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14 16:21:00

蔡玲:智取珠子

故事名称:智取珠子

观察地点:班级科学区

观察对象:陆宸旭(五周岁)  顾梓莘  谢梓涵(四周岁半)

观察者:蔡玲

意:今天的科学区很热闹,旭旭发现一个瓶子里有圆形小球。他拿起装有小球的瓶子摇来摇去,瓶子里的小球碰撞到瓶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顾梓莘在一旁看了看,伸手去拿,手太大,伸不进去。

  她立刻从材料柜里取下材料筐放到了桌子上,旭旭马上凑上去两人悄悄地说着什么,满脸疑惑地看了看筐子里的材料。顾梓莘在筐子里翻了翻,什么都没有拿。顾梓莘停留一会儿慢慢地拿出一双筷子,试了试没有夹出来。

  陆宸旭拿着筷子在瓶口戳了戳,接着他一手拿着瓶子,略微倾斜,一手用筷子伸进瓶子夹了几下,很快就把木球给夹了出来,接着又夹了几次,铁球也被夹了出来。顾梓莘马上又把两个球又放回瓶子里,说:“旭旭不能用筷子夹!”旭旭想了想慢吞吞地拿起一根粗吸管,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撕开吸管上的包装纸,并把包装纸扔进科学区的废物收纳盒,然后伸进瓶子里,猛地吸气,一下子就把木球吸了上来。

  在吸铁球的时候,用吸管吸了很长时间,总算把两个小球相继给吸了出来接着顾梓莘又将球扔进瓶子,坏坏对旭旭笑。旭旭在材料筐翻来翻去找着,一会儿他用两个手指捏住磁力棒,伸进瓶子中,很轻易的就把铁球取了出来 

  这时,他又拿起胶带,将胶带拉出一段,像钓鱼一样,慢慢的伸进瓶子里,胶带碰到木球后,他就往上拉,试了好几次,总算将小球给粘上来,最后他整理好材料放回到了教具柜上。

识别:

     在游戏中两位小朋友对取珠子方法很感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通过反复尝试掌握了夹、吸、粘的取珠子的方法。游戏中陆宸旭表现得很谦让,每一次总是让顾梓莘先探索游戏,在顾梓莘不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尝试,而且在游戏中也非常善于总结前面小朋友的经验,然后再进行游戏。每一次游戏的成功都收获了同伴的赞赏。游戏中顾梓莘游戏也表现得很积极,每次都能主动进行探索,虽然不成功,但不气馁。和同伴一起游戏时能主动配合,游戏成功后能为同伴的鼓掌。游戏中顾梓莘的表达能力比较强,特别是有其他小朋友参与的时候,她总是积极主动为其他小朋友介绍游戏情况,让后来的小朋友也很快地投入到游戏中,陆宸旭小朋友的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供。

应:

  首先,从幼儿表现中不难发现,幼儿对于新的游戏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操作探究的时间比较短,操作过程没留下任何思考的痕迹,其次,材料过于简单,指向性明确,容易操作,但缺乏挑战性,不利于幼儿的持续探究思维和进一步思考。《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要考求中班下半学期孩子“能用数字、简单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因此,是否可以增设记录表,帮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另外,增加一些有利于幼儿持续探究的材料,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和操作。注意:教师从中获得了什么? (如对自己儿童观、游戏关的思考;对游戏支持策略的思考等)幼儿得到了什么? (如个性发展、 能力获得等)游戏经验是否需要丰富、游戏材料、环境是否需要改进等。

首页     教育案例    蔡玲:智取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