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瑞敏:小小保卫战
观察地点 |
体育区域活动场地 |
||||||
观察对象 |
大四班幼儿林煜佳 |
||||||
故事名称 |
小小保卫战 |
||||||
观
察
与
思
考 |
注意 |
片段一:快快闪(游戏之萌芽) 大林站在场地一头,手持沙包忽左忽右的放招,结果却没投出去,中间的小朋友上蹿下蹲,左躲右闪,发现上当了,笑骂起来,不想沙包真的来了。这是我们在玩“快快闪”,其实就是民间游戏扔沙包中的“掷死人”,孩子们正你投我闪玩得起劲,忽然小白停了下来开始抹眼泪,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被打痛了,大林数落起胖周来:“你力气太大了,轻点扔。上次老师就说不可以打在脸上,你怎么记不牢。”是啊虽然沙包不大,但是如果大力投掷的话,打在身上也是很疼的,所以我们规定只能打在头部以下的身体部位。玩着玩着,沈煜喆站到了投手的面前扭来扭去做着怪样子,原来他是故意站到前面被打中与投手交换角色,游戏还是快乐的进行着,只是大家都学起了他,角色交换太频繁了,一投就结束换人了。 活动结束我问孩子们:“打到面前很近的人,你们觉得自己瞄准投掷的本领怎么样?” “是他们自己跑到前面来的呀!” “可是我们也想做投手啊。” 没想到大林却提出:“老师我们来玩打坏人的游戏,跟电视里解放军打坏人一样,就可以大家全部扔炸弹了。”我一听觉得是个好主意,就问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结果小朋友都很赞同。于是我就被小朋友“牵着鼻子”为此游戏做准备:“那大家看看这个游戏的场地放在哪里?要准备哪些东西?怎么打?什么方法决定胜负?” “我们可以用沙包、纸球当炸弹,海绵棒当火箭筒。” “老师给我们在篮球场上弄一张网,把他分两半,我们也分两队互相打。” “老师你当指挥,你说停,我们就结束。” “停战了,我们就数自己半边的炸弹,比比哪边少就是哪边赢。” 片段二:两军对垒(游戏之叶茂) 打仗游戏“两军对垒”正式开场,场地上火箭筒(海绵棒)、纸球、沙包、薯片罐等满天飞,只听有人说:“火箭筒太轻了,扔不出去。”有的说:“薯片罐有点吓人的。” “纸球可以的,就是容易滚。” “还是沙包最好,有一点点重,扔得远,还稳稳地。” “我们就用沙包和纸球当炸弹吧!” “老师打仗时那些士兵有枪、手雷、手榴弹,你帮我们做点吧,扔沙包纸球不像打仗哇。”大林走到我身边很严肃地提起了意见。 玩着玩着你来告状:“徐徐捡好多个炸弹一下子投出去,都没打到敌人。” 游戏暂停,大家集合:“刚才大林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人一下子扔好多个炸弹却没打中对手,还有人捡地上的炸弹继续打。要怎样才能打得更准更远?地上的炸弹怎么办?” 还是大林:“要瞄准目标一个一个地投才会更准,想要更远手要往高一点的地方扔。”沈煜喆:“炸弹落到地上么就炸掉了,怎么还能用。” 游戏继续进行,现在到地上拣炸弹的少了,还有其他小朋友的监督提醒。炸弹都扔完了,大家清理战场:“老师炸弹太多了,数不过来。”经过商量我们规定了沙包的数量人手3个,改变了战略:瞄准了狠狠打。 片段三:小小保卫战(游戏之花开) 一早大林找我:“老师今天我们还可以玩打仗游戏吗?” “可以啊,有什么事吗?” “我想搭战壕,躲在里面就不容易被敌人打中了。” “这个很好,那你想好怎么搭?用什么材料了?” “嗯,我们建构区有大的纸箱、体育长廊里还有很多纸筒都可以。” “那今天场地的布置就交给你了,需要别人帮忙吗?” “要的,我一个人来不及搬,等他们来了我自己找。” 在他的指挥下,几个大孩子在两边阵地上搭好了战壕掩体,新一轮的游戏开始了,有的躲、有的半趴在箱子后扔手榴弹;有的站在阵地后方摆好姿势大力投出,忽然一颗榴弹落进了指挥所(纸筒),大林冲过来:“老师老师,我炸掉了他们的指挥所,没有了指挥,他们输了!”我以战区领导的口吻肯定;“你们打得非常漂亮,直接端了敌人的指挥,一招定输赢。” 由此我们的规则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炸弹若扔进指挥所,该队即刻输掉,如没有击中,则与前相同清理战场看炸弹的多少判断。 预备——扔 太多数数累的 片段三:小小保卫战(游戏之花开) 一早大林找我:“老师今天我们还可以玩打仗游戏吗?” “可以啊,有什么事吗?” “我想搭战壕,躲在里面就不容易被敌人打中了。” “这个很好,那你想好怎么搭?用什么材料了?” “嗯,我们建构区有大的纸箱、体育长廊里还有很多纸筒都可以。” “那今天场地的布置就交给你了,需要别人帮忙吗?” “要的,我一个人来不及搬,等他们来了我自己找。” 在他的指挥下,几个大孩子在两边阵地上搭好了战壕掩体,新一轮的游戏开始了,有的躲、有的半趴在箱子后扔手榴弹;有的站在阵地后方摆好姿势大力投出,忽然一颗榴弹落进了指挥所(纸筒),大林冲过来:“老师老师,我炸掉了他们的指挥所,没有了指挥,他们输了!”我以战区领导的口吻肯定;“你们打得非常漂亮,直接端了敌人的指挥,一招定输赢。” 由此我们的规则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炸弹若扔进指挥所,该队即刻输掉,如没有击中,则与前相同清理战场看炸弹的多少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