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运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于《好家长》教师版2019年5月)
沈 泳
摘要: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特色既要考虑课程与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结合,又要考虑与教育方法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本文笔者从特色运动课程与主题活动的巧妙融合、区域体育活动与特色运动项目的共生发展、团队体育游戏竞赛与亲子趣味运动的拓展延伸以及环境建设与园本运动课程的有机渗透四个方面介绍了幼儿园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幼儿园;运动课程;幼儿健康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特色既要考虑课程与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结合,又要考虑与教育方法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园本运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探索中,我园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体育特色活动研究为突破口,拓展运动课程,充实园本课程,实现运动课程向各领域的渗透。教师们以构建幼儿园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理念为先导,以特色运动课程构建为主干,以培养幼儿健康人格为目的,形成以“运动、健康、快乐”为特点的幼儿园运动文化。在园本运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下策略:
一、特色运动课程与主题活动的巧妙融合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幼儿园逐步形成的特色运动与主题活动巧妙融合,让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不断充实园本课程。每学期小、中、大班各年级组都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创编与主题相吻合的特色运动活动内容,形成活动方案,真正使特色教育内容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使课程更能体现园本特色。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调整特色教育内容,加强特色运动实践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创出符合本园实际的课程体系。在小班进行“冬天真有趣”主题活动时,正好赶上一场大雪,老师就在操场上带领孩子打雪仗、堆雪人、玩冰块,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乐趣,主题内容在操场上得到了延伸。大班在进行“从头到脚”这个主题时,老师们结合我园的“足健研究”带着孩子们进行“脚的特别作业”并及时生成了赤足运动区域,师生一起商量游戏规则、一起准备材料,玩起小脚撕报纸、小脚夹积木、小脚涂鸦等游戏。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丰富了运动体验,发展了脚部动作,更引发了孩子探索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为主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运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起到了平衡课程的作用,还使孩子们的认知运动能力得到了全面均衡的提升,情感体验进一步强化。
二、区域体育活动与特色运动项目的共生发展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倡导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精神引领下,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更多地站在“儿童本位”的角度来思考户外运动与促进幼儿发展的关系。我们发现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比较严谨,原先按班级数量将户外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进行统筹划分,一般教师根据幼儿园制定的户外运动安排表组织幼儿开展运动,导致幼儿户外运动时间和空间有限,活动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幼儿在活动中也缺乏一定的自由,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高控管理。在客观分析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空间、班额数量和幼儿运动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尝试采用“区域运动”的方式来解脱户外运动中场地、材料和活动方式对幼儿运动的束缚。一方面,我们适当延长了各年龄班幼儿户外运动的时间,各年级组以分段交替的方式来安排使用幼儿园户外运动场地。另一方面,我们打破了班级与班级的界限,依据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结合本园幼儿动作发展的实际水平,由各年级组自主设置跑跳区、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等若干个运动区域。一周三天,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自主选择玩法,自主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自由自在地在户外场地上玩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运动区域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在空间、材料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十一五” “十二五”以来,我园致力于活力花竿、魔力皮筋、炫动球类、百变彩绳四个特色运动项目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当前,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传承这些民间体育特色运动?首先,我们采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班级自主申报的方式,确立班级特色运动项目。其次,利用晨间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周开展两天的特色运动项目活动。最后,开展游戏化、生活化的特色运动项目研究,使其既有计划性、连贯性、系统性更兼顾趣味性和游戏化。我们对原有特色运动项目内容和组织形式等进行再梳理,再改编和再演绎,使特色运动技能的习得更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在持续感知、体验和探索中进一步感知民间体育运动文化,品味民间体育运动的趣味,激发对民间体育运动的热爱。
三、团队体育游戏竞赛与亲子趣味运动的拓展延伸
为充分展现幼儿健康、活泼、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幼儿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快乐分享,在园本运动课程的构建中,我园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兴趣和动作发展水平,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年级组体育游戏竞赛。小班年级组开展快乐游戏活动,中班年级组开展合作游戏活动,大班年级组开展挑战游戏活动。在技能展示、游戏竞赛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励孩子不怕困难、善于合作、敢于挑战,有机渗透健康理念,增强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惬意。年级组体育游戏竞赛,即丰富了运动课程内容,又拓展了运动课程的内涵。
家庭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入园本课程,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而且便于教师实施,更能调动起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每学期我园组织开展亲子运动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亲子互动游戏,游戏和比赛项目是我们的老师和家委会成员根据我园的特色运动项目来设计和确定的,为了在运动场上取得好成绩,很多家庭都会化很多时间来进行练习,其乐无穷的亲子运动使很多家庭改变了生活方式,增强了亲子感情,更使我们的家长也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构建中,我们结合不同的特色运动项目开展了“亲子跳皮筋”、“亲子跳竹竿”、“亲子跳绳”、“亲子闯关”、“大脚小脚打擂台”等亲子活动。每个游戏都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竞赛性,孩子及家长们在亲身尝试体验中,感受到特色运动的无穷乐趣。
此外,每年我园都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体育文化节”,园领导、骨干教师以及家长代表成立组委会,负责活动的一系列工作,家长自愿报名组成义工队,协助组委会做好相关配合和服务工作。每一届体育文化节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如幼儿团体操表演、亲子运动器械创意制作、“运动小达人” 年度评选、书画作品大赛等内容,体育文化节已经成为检验和宣传我园运动课程构建成效的一种有效载体,成为凝聚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综合资源的一股强大力量。
四、环境建设与园本运动课程的有机渗透
幼儿园环境是园本运动课程建构的重要载体。通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促进园本运动课程的过程性探究,以特色化运动环境促进全体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是我园运动课程构建的不懈追求。我们因地制宜、积极地挖掘各种运动教育资源,力求创设与特色运动课程相适宜的环境,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实践中,我们努力营造具有运动文化的校园环境,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在幼儿园走廊上和地面上设计了许多游戏图,满足幼儿随机开展游戏的需要。走廊墙壁上布置并定期更换以“运动、健康、快乐”为主题的体育宣传画。为了让幼儿园的楼梯、墙体都能体现体育文化的内涵,我们创设了特色宣传区,布置了“体育明星”长廊,激励幼儿以体育明星为榜样,培养高尚情操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布置了“运动小达人”长廊,张贴体现大胆勇敢、自主自信、乐于合作等良好素养的幼儿活动照片,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励幼儿从我做起。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创设独具特色的班级环境。每个班级结合自己特色运动项目,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创设出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特色环境。如:大班结合特色项目百变彩绳创设了相应的墙饰,用照片、数字记录了孩子的成功经历;小班结合百变彩圈特色项目,创设了特色墙面“我会玩啦!”,将孩子们学会的各种玩圈方法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做成树干,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将自己的照片贴到相应的树叶上,随着玩法的不断更新、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变换不同的树叶,教师则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及时地调整活动内容,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在实践特色运动课程的过程中,园里多次组织班级特色环境的观摩交流活动,在创设与运动课程相适应的特色环境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为进一步推进园本运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增强课程构建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立足实际,且行且思,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