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自主探索、自由交往,打造充满魅力的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
自主探索、自由交往,打造充满魅力的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
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 夏芳
【摘要】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进行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打破了幼儿年龄、班级的界限,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区域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支持性策略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挖掘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实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自由交往,打造充满魅力的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
【关键词】环境创设 材料提供 支持性策略
区域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指幼儿在设定的户外体育区域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体育器械,自主探索、自由交往的游戏活动。一方面,它可以打破班级界限,打破年龄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展运动技能,提高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的开放,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成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创设开放适宜的区域体育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户外体育区域环境的创设是开展区域体育游戏的先决条件,一个开放、适宜的区域环境是幼儿能否真正享受游戏,促进身心发展的基础。我们根据幼儿园场地特点,将自然环境和运动区域进行有效整合,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了户外游戏区域——体育游戏场。我们结合有限的户外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塑胶运动场、跑道、草坪、攀爬架、大型玩具、花坛等空间,设置了走跑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跳跃区等不同运动区,满足幼儿在走、跑、跳、攀、爬、钻等多方面的运动发展需求。此外,还对户外场地进行了有效布局,各个运动区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做到互不干扰。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幼儿活动的控制,让不同年龄、不同班级、不同需求的幼儿能够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自主探索、自由交往中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人交往、合作协商能力的发展。
三、提供合理科学的区域体育活动材料
1、材料要丰富多样
《指南》中提到“为孩子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孩子能否对游戏产生兴趣,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材料的投放是否多样有趣。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可以有效吸引孩子目光,激发孩子参与区域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在区域体育活动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例如,在平衡区,我们提供了平衡木、竹梯、梅花桩、高跷、平衡板等游戏材料;在投掷区我们提供了套圈、飞盘、海绵球、沙包来帮助幼儿练习投掷能力;在走跑区,设置了跳板、跨栏、障碍等让幼儿练习速度和耐力;利用攀爬架、海绵垫、攀岩墙、钻爬网等来练习不同的钻爬技巧。
此外,在幼儿进行区域体育活动时,单靠主体材料的设置是远远不够的,辅助材料的加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揪尾巴游戏,一条条色彩艳丽的尾巴正是来自于亲子制作的尾巴绳;穿越火线游戏中的火线网正是来自于一个个手工穿成的橡皮筋网,更别提平衡区中的扁担、石子路,投掷区中的投掷箱、小猪靶子了,还有树叶、瓦片、木头桩、树枝……这些利用废旧材料再加工和制作的辅助材料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不仅经济环保,而且充满浓浓的童趣。通过这些辅助材料的装饰和制作,不但可以有效增加游戏难度,还深受幼儿喜爱。
2、材料投放要具有层次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差异表明在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要注重器械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幼儿在运动能力上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差异,有的幼儿动作缓慢,有的幼儿活泼好动,有的幼儿沉着冷静,有的幼儿胆小畏惧,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发展速度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投放体育器械时,应善于观察、评估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状况,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又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考虑特殊情况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使器械与幼儿主体发展相匹配,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切实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如在平衡区的走小桥游戏中,我们提供不同长度的竹梯,竹梯的摆放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平放在地上,有的一头架上轮胎,有的两头都架上轮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桥进行游戏,能力强的幼儿在走过平缓的小桥后会挑战坡度高的小桥,赢得挑战自我的机会;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在平缓的小桥上收获成功,增强信心。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 材料要常换常新
区域体育活动中的材料不仅要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孩子爱玩、愿意玩,而且应该常换常新,实现动态的循环。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幼儿实际活动的情况,及时改进不断调整游戏材料。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对一项玩久了游戏器械不感兴趣了,作为教师在投放材料后,要尽可能多的关注材料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即材料能否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运动器械,有的时候只要将游戏材料进行微调,就能使游戏重新焕发新的魅力。比如自制的高跷绳子老是被孩子拉断,于是我们就改用绸缎并且在绸缎上黏贴各种毛球加以装饰以此在视觉上吸引孩子目光;平衡区设置的平衡木孩子玩了几次不感兴趣了,于是我们就改变器械的摆放形式,将其和辅助材料组合,设置成弯弯绕绕的各种形状的迷宫阵仗,孩子们一看就特别有玩的欲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游戏上增加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小道具,如在平衡区,过小河游戏中适时的在河面上投放一些小道具,如鳄鱼、鲨鱼等,当幼儿在过河时就会想办法避过这些道具,以此丰富游戏情景,幼儿游戏起来也会非常起劲并且乐此不疲。
三、提供富有成效的支持性策略
有了开放适宜的环境,有了科学合理的材料,就还要教师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提供富有成效的支持性策略。幼儿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丰富多彩的跨班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促进幼儿之间认知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活动中处于支持者的角色,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自主探索、自主交往,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教师有必要提供一系列支持性策略。
1、重视幼儿的热身和放松运动
众所周知,热身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之前的必备环节。热身运动
可以活动四肢,促进循环,为接下来的体育活动打好基础。幼儿在进入区域体育活动时比较容易兴奋,加上各个区域中活动内容和器械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幼儿活动量比较大,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满头大汗。因此,在进入区域体育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可以协助幼儿做一些活动四肢的准备活动,如热身操。每次热身操音乐响起,孩子们就很快反应过来体育游戏场活动开始了,他们和同伴保持一定距离,随意的站在场地上跟随老师欢快地做起热身操,让幼儿的身体舒展开来,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避免受伤。而在体育游戏场运动结束之前,操场上也会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我们会引导幼儿积极的做一些放松整理运动,由先前的紧张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
2、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
作为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察引导必不可少。区域体育活动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这种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作为教师,我们应通过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在区域体育活动中的游戏情况,比如幼儿喜欢玩什么?怎么玩?游戏时会遇到哪些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清楚这些后再从中剖析思考,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在指导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尽量给幼儿独立思考,解决困难的机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才能。比如在一次区域体育活动中,我们在平衡区提供了几张跷跷板,平时玩跷跷板的幼儿大都是独自一人站在跷跷板的两端,进行游戏。彤彤看到了也想玩,可是平衡板都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她显得很失落,可是转眼看到一边在玩海洋球的宏宏和丽丽,他们两个人合作游戏,彤彤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找个好朋友两个人一起玩跷跷板。于是双人合作坐在跷跷板上的游戏变创造出来了。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有时遇到的问题对他们来说不是一次挑战,而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与同伴交流后提升。
3、注重安全,建立良好的常规
保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教师除了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活动上的指导,还要注重幼儿的安全,建立良好的常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区域体育运动来说,它打破了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界限,幼儿活动的区域和范围扩大了,试想在偌大的户外操场上,各班区域都是开放的, 幼儿之间的互动性和流动性是很大的,如果没有相应常规的建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活动情况,尤其对一些小年龄的孩子和动作发展水平较弱的孩子,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常规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渗透规则的重要性。比如在活动前可以对幼儿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明确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活动时反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守在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区域,以便及时对幼儿的活动加以保护。此外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明了的玩法图示,标志牌,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容易让幼儿理解。
区域体育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模式,是
对传统体育活动的一种大胆变革,变“统一”为“分区”,变“被动”为“主动”,变“模仿”为“探索”,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社会性得到了发展,获得了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幼儿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姚琪.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初探.健康教育,2013,10
[2]陈中兰.提升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亚太教育,2016,1
[3]赵晓卫.谈区域体育艺术课程的建构与发展.学期课程研究,2009,3
[4]李静文.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的实践.早期教育,2004,9
[5]陆莹.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知与行.曲阜师范大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