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婷:生活化材料在小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小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孙雅婷
【摘要】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中之重,更是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亦是我园多年来研究的特色项目。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能在吸引幼儿兴趣的同时更加提升锻炼的效果以及目的,同样,材料的投放以及使用更是体育活动的重点。生活化材料在体育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丰富多样,更提高了幼儿对物品熟悉性,使幼儿更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关键词】
生活化材料、体育活动、小班幼儿
随着幼儿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对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展体育活动需要准备丰富的材料,生活化材料不仅是幼儿常见的更能节约不少资源,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让幼儿体验废物利用的乐趣。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利用生活话材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就生活化材料如何在小班体育活动中运用有以下认识:
一、生活化材料的收集与分类
1、家长资源的充分挖掘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位有心人,能充分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更要做好家园工作,动员家长主动收集生活材料,配合教师在不同的体育活动阶段中投入不同的材料,在家园共育的同时,幼儿的体育活动也能得到更好效果。例如:饮料瓶,废旧报纸、鞋盒、废旧衣物、化妆品瓶、牛奶盒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投入使用不仅提高幼儿对活动用品的熟悉性,更能使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刚进入幼儿园中,幼儿们对校园环境很陌生,活动时也都小心翼翼。我们请幼儿从家里带过来饮料瓶,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瓶中灌入不同颜色的水,将它们按照一定间距摆放让幼儿蛇行走,并提醒幼儿在行走时不可以碰到瓶子。由于是自己带过来的瓶子再加上和平时不同的玩法,幼儿们的兴趣很高,参与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能自己发掘出不同的玩法。
- 材料的分类和整理
家长们收集过来材料种类较为繁多,我们可根据材质或用途进行分类。如:塑料类、纸类、玻璃类、塑料类、布类等,并从中选取可利用或有再造性的材料进行使用。材料的分类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也提高了物品再造的效率。如废旧报纸可以做成纸球、纸棍;布类可做成长绳或编织成网等。
- 生活化材料的设计与制作
体育活动材料的投放,不仅要具有阶段性,更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样幼儿才能较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幼儿园内所有的玩具都是大型或者统一的,如大型滑梯、跑道、跳绳、沙包、篮球等。刚进入幼儿园时,幼儿们兴趣颇高,但是在统一游戏时就会出现排队等待的现象,幼儿的注意力难免会分散,排队时间久了就会在场地上跑来跑去,出现安全隐患。由于幼儿年龄的阶段性,跳绳、篮球类的可操控性较为单一,所以体育游戏材料的丰富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收集过来的生活化材料进行统一分类和整理后进行设计和制作,设计的目的不仅要丰富多样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更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让他们有兴趣去玩的同时更方便操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归纳出生活化材料的设计思路,并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制作。如上文中提到,我们将收集过来的瓶子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增加瓶子的重量后,也变的更为美观。在示范蛇行走玩法后,幼儿们兴趣颇高,在游戏熟练后自发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玩法,如“保龄球”、“滚滚乐”等幼儿发明教师命名的玩法。收集来的废旧衣物,我们将它编织成长短不一的绳子,幼儿们有的用来当小尾巴,有的用来拔河,有的绳子也用来编织成网,让幼儿在网下钻爬。面对自己熟悉的物品,幼儿们表现的兴趣极高,还会和小伙伴介绍哪个物品是自己带过来的。游戏材料视的制作,不仅要遵从体育教学的理念,更要了解器材与锻炼目标的关系,也要多观察幼儿对于器材的选择了解幼儿兴趣所在。
- 生活化材料的投放与使用
- 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我园根据幼儿运动发展的需求,将体育运动分为钻爬区、平衡区、跑跳区、投掷区四大区域。根据幼儿年龄的阶段性,小班幼儿由教师带领每周轮换一次场地,务必做到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均衡发展,当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后,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区域。所以材料的投放不仅仅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更要注重不同区域的目的性。如钻爬区,我们刚开始投放的是海绵地垫,幼儿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玩耍,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在地垫上打闹,锻炼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将收集过来的纸箱制作成大小不一的圆滚筒,幼儿可以一人或多人在滚筒内爬行,还把它命名为“坦克车”,孩子们自发举行坦克车大战,比比谁爬得快,欢声笑语混成一片。“坦克车”不仅能引起幼儿锻炼的兴趣,也在达到锻炼目的同时使幼儿有了初步的团队意识。
又如平衡区最初投放的物品基本上都是高矮不一的平衡木,孩子们走了几次就会觉得乏味。我们将收集过来的旺仔饮料瓶投放到游戏当中去,在平衡木上做成障碍,孩子们均有挑战困难的意识,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有挑战意识的幼儿不满于此,将饮料瓶叠加高度,增加游戏的困难,引起更多幼儿的挑战。我们也发现有的幼儿将饮料瓶摆放成一条小路在上面行走,便将饮料瓶多个组合在一起,做成简易的梅花桩,便于幼儿使用。所以,体育活动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幼儿,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观察幼儿游戏的状态以及材料的使用,及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喜好以及锻炼的目的去投放不同的材料。
-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在投放生活化材料时,我们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求,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的阶段性来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如钻爬区,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的发展要求幼儿能手脚并用爬行即可,随着技能的熟练以及年龄的增长,钻爬动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爬行时间的长短,和爬行动作难度的提高,所以我们在不同阶段要投入不同层次的生活化材料。又如跑跳区,我们收集过来的废旧轮胎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孩子们滚滚爬爬玩的不亦乐乎,如何将它运用到不同阶段的体育运动中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弹力的轮胎是幼儿助跳的最佳选择,孩子们在轮胎上比赛跳远,还有人从高处跳到轮胎里面去。我们根据幼儿技能掌握的熟练度,以及幼儿的差异性,设置了不同的难度,如将轮胎叠加,或者高度不同的平衡木。有了不同难度的选择,孩子们都能参与到游戏当中,不会有人望而却步,也不会出现因器具单一而产生枯燥乏味的现象。
- 一物多玩
如何引导幼儿一物多玩,需要教师在投放生活化材料时注意材料的可操控性和可挖掘性。一物多玩分为接触性玩法、非接触性玩法以及叠加玩法。对于小班幼儿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如废旧报纸制作成的纸球,幼儿首先想到的抛接、踢、扔等基础玩法。但是此类玩法较为单一枯燥,幼儿的兴趣不会持久,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加入情景,如在一段的距离内运送相同数量的纸球、不同路线“营救”纸球或者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抛接纸球,节奏的变化使幼儿能全神贯注的投入都游戏中。如非接触性玩法时将纸球摆放成一定规律的路线,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要碰到纸球,孩子们慢慢试着从蛇行走发展到跨越、跳跃等不同的玩法。奶盒在收集后孩子们一度将它作为大型积木进行叠叠乐,在听到教师要求发现不同玩法后,都拿着盒子在一旁试了起来。有的人在拎着盒子负重跑,有的在不同高度的盒子上跳跃,有的双腿夹着盒子行走,还有几个孩子用盒子接力赛等。孩子们兴趣高涨,一个个在试着不同的玩法不知疲倦。从一物多玩到一物精玩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幼儿技能的掌握,更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注重材料的可操控性以及可挖掘性。
生活化材料在小班体育运动中的投放和使用,不仅要有计划有目的,更要优化材料的玩法,使材料更加丰富多元化,从而提升幼儿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达到了锻炼的目的,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