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14 15:39:00

谈璇:探究体育出花样,行知精神见真章

探究体育出花样,行知精神见真章

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  谈璇

摘要:

    贯彻陶行知“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的生活教育精神,开创新的幼儿体育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我体育活动体验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特点。

关键词:体育    运动    行知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幼儿体育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这就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体育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体育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为贯彻陶行知“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的生活教育精神,我们力求开创新的幼儿体育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我体育活动体验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特点,感受体育的美感,学会健身、建智、建体。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玩体育”的兴趣

首先,教师设立小小体育活动角,把教室中的一点空间设立幼儿玩体育的空间,在体育空间中设定游戏规则,开展小小投球赛、体操展示小擂台。让孩子的兴趣在体育活动角的陪同下更加高涨,不仅如此,在教室装饰上我们张贴了体育明星、体育名人的小故事挂图,让幼儿在幼儿园时刻感受到体育的乐趣,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

其次,教师下载关于孩子喜欢的体育比赛视频,激发幼儿对足球、篮球、体操等运动的兴趣。把幼儿的体育偶像带回家,于是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偶像,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加高涨,孩子到幼儿园告诉老师:“我要做领操,我要做姚明!”孩子的兴趣高涨,讲授知识,开展体育运动游戏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走进体育的世界,一起分享体育运动的亲子快乐,一起记录收获,爸爸妈妈的言传声教,让幼儿品尝到了亲子的快乐,体育运动游戏就成了家庭的必修课,父母快乐,孩子开心。跳绳、踢毽子、投球、体操等体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真正实现了家园共同生活化的体育运动。在各种活动中,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都具有丰富的体育器材资源,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形成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多方互动,从而整合优质资源,促进体育活动同步发展。如居住较近的家庭可以自主搭配活动小组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家庭和教师组合进行活动。活动中还可以鼓励多个家庭联合,由幼儿家长邀请其他家长和孩子来社区体育器材运动场所参加社区体育闯关大赛、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的运球大赛等,在活动过程中共同准备所需材料,并在活动中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二、改变活动方式,打造生活化体育课堂

    其一,体育游戏变变变

    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为此,在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中,无论从设计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必须注意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不同心理特点,灵活动用各种手段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小班幼儿可以结合喜欢游戏的特点创设体育游戏情景开展活动,让幼儿的伴着音乐做幼儿体操,开创幼儿喜爱的手绢操、呼啦圈操等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中班幼儿可以结合喜欢动的特点在特定的游戏规则中开展体育活动,让幼儿走进足球,学习篮球运球的方法,学习排球的坚持精神等。不仅在体育活动的形式上多种多样,幼儿的多变性还要关注,因此,我们设计了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参与的生活体育运动创新大赛,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制作体育运动材料,寻找制作途径,设计比赛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提升。于是,我们设计了家庭体育接力赛、环圈赛、自创体操赛等,看着那些自己设计的运动游戏,幼儿充满了自豪,运动的兴趣自然高涨,看到自己设计的体育活动得到表扬时更加兴奋,小家伙给自己的运动游戏命名什么天下第一、什么健身操等,通过体育主题活动的自我参与真正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其二,玩法变变变

幼儿处于一个正在成长的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模式决定了让幼儿成为学习的研究者,一般来讲幼儿的认知能力是比较低的,有较多的上升空间。而且幼儿探索未知世界、探索知识的愿望已是十分强烈,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根据多种感官一齐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学规律,而且每堂体育活动课都要让学生动手、动耳、动眼、动口、动心,并把这个作为评价一堂体育课的依据。教学时,可以在欣赏、观看的基础上找找、认认、学学、做做,可以让他们做动作、看视频、说故事,可以借助教师演示、器材帮助等了解每种体育活动的内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参与重要输赢位次等尤其要让学生表露自己的思想过程、思维轨迹,如动作做的的、手臂怎样到位的、怎么抓住主要动作要领的等等,促进体育活动的展开。例如,我们设计了小班幼儿的唱一唱、跳一跳、做一做、比一比。和老师之间唱一唱儿歌,把体操的规则变成儿歌简单易记,例如在《小海鸥》的韵律操创作过程中我们一起唱起了儿歌:“小海鸥,真勇敢,飞得高来飞得远。”在儿歌中我们开始了韵律操的动作学习韵律操《小花猫》我们又设计了新的儿歌:“小花猫,脸圆圆,尖尖的耳朵,大大的眼。弯弯的嘴巴像小船,长长的胡须嘴两边,身体和腿像椭圆,细细的尾巴直冲天。”小班幼儿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上动作十分喜欢,体育教学任务自然不用发愁了。孩子还乐学。跳一跳就是让幼儿在地板当自己喜欢的角色,模仿自己要画的小动物、小植物、小动画人物等,大家你蹦我跳,玩韵律操玩的不肯下课。

    其三,展示平台变变变

学生体育的成果,必须得以展示。这既是为了反馈学习、互相借鉴,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教师切合幼儿实际选择一定的主题,主题是多方面的,如“篮球场”、“足球赛”、“我的家庭游戏”等等,然后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示,并开辟一块体育场地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让幼儿来点评欣赏,可以让幼儿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开展运动竞赛活动等。

    二、德育渗透下的幼儿体育活动

     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把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幼儿品德的提升融为一体也是陶行知先生的一贯作风。为此,我们在体育活动中注重了德育的渗透。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幼儿品德又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同时体育活动还为幼儿行为的反复练习与实践提供机会,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德育要求,教师注意为幼儿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在体育课堂中更多地与同伴及成人自由地接触和交往,在早操、体育课堂、体育比赛等各个环节贯穿德育内容,而教师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深入幼儿生活,通过各种现象,探索幼儿的意愿与要求,善于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总之,教师通过丰富的课堂设计做好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幼儿的兴趣创造性的开发出多样的生活化体育运动形式,利用生活资源让体育活动实现家园结合,让体育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真正实现了体育运动个性化发展,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礼让、学会了失败、学会了文明、学会了创造、学会了生活、学会了交往。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自身的运动能力、道德水平、智力水平得到了提高。最终,实现了行知精神与体育运动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冰晖《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11年第7期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3]雷玲 《教师要学陶行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2月出版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许桌娅:《学前儿童体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首页     论文选登    谈璇:探究体育出花样,行知精神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