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14 16:14:00

过怡婷:浅析户外体育活动中建构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浅析户外体育活动中建构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中一  过怡婷

【摘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户外体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具体行为主要有:提问、寻求帮助、共同游戏、表达情感、告状、安抚情绪等。在活动中建立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和兴趣,进而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也能培养幼儿勇敢、不畏惧困难的意志品质和态度。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体育游戏  师幼互动  有效策略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宜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那么在日常实践中,我们作为教师要进行怎样的相应教育行为,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我将以户外体育活动和游戏为重点,强调教师利用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材料给幼儿创设体育活动的环境,并运用语言、肢体、表情等行为,以提问、鼓励、讨论和参与等方式,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

一、教师与幼儿在户外活动互动时的常见问题

1、教师的权威性占主导地位

在户外游戏活动的互动中,教师通常是站在主导地位去设计游戏、预设方案的。当在活动时出现一些问题,在解决方式上,教师会习惯性地去行使教师的权力,这样的互动不会给幼儿带来有利的影响,而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妨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更有可能会使个别幼儿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意愿,从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不能让师幼互动产生良好的效果。

2、重知识能力,轻身心发展特征

在幼儿阶段,应该侧重培养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技能、发散性思维等,而不仅仅教授书本上的内容。

如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教师提供的主要器械是大塑料桶。大桶的玩法有许多,不一会儿,幼儿就发现了许多玩法,可以推着大桶往前行进;可以尝试跨过大桶;可以站在桶上小心地跳下……幼儿在自主探索玩法时进行了很好的一物多玩形式。而当有一名幼儿说“老师,我钻在桶里,是不是像只小乌龟呀,可爱吗?”教师却没有及时给予鼓励该幼儿找到了新的玩法,而是说了一句“是的,快出来!”便去照顾别的小朋友游戏了。

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式有时较死板,面对小朋友们的一些突发奇想并不能及时做出合适的回应,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只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应有的教学目标上,会忽略幼儿的真情实感。

3、纪律约束较严重

在进行户外游戏、活动时,为了安全考虑,少不了要维护秩序。在这个时候,教师一般都是直接要求孩子们遵守规则、不到处乱跑、笼统地告诉幼儿要注意安全,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和孩子们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在讨论什么?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件事吸引他们的点是哪里?有什么新的玩法吗?没有多加思考和追问,一味地执行自己的一日活动流程。这样的约束行为很容易压抑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甚至在活动中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提高户外活动中师幼互动效果的策略

1、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和情境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创造与调节,要及时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要有充足的细心与耐心,灵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关怀与肯定。而教师可以利用户外环境,有意地开展一些活动及游戏,深入到幼儿与游戏中去,做他们的朋友,有助于师幼互动的开展。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教师除了要对活动方案进行有效的践行,也要根据户外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对幼儿输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在日常游戏结束集合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孩子玩心未了,他们不跟紧教师组织的队伍,而是随性继续游戏,如果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或者跑到一些危险的地方,老师应该严肃对待,说清楚利弊,这个时候是需要老师的威信的。

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而言,强制性的教育虽然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但这是让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行为绝对统一的最好约束方式。让他们了解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则,并锻炼他们,培养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有躲避危险的概念,教给他们最基本的安全理念,也是会让幼儿更加信任教师的一种途径。

教师在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同时,要合理利用户外活动这一时间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小朋友们之间的感情培养,同时还有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例如在“跳纸箱”游戏中,对于小朋友们选择的纸箱大小、用纸箱拼搭出的形状,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从他们的行为中寻找到他们真正的诉求,当教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时,会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不仅仅是引导者,而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进一步加深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在知识、技能的教授过程中,教师会碰到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相对于活泼的孩子来说,那些安静内向的孩子很难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喜欢,与教师的互动较少。这时候教师应该进行反思,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孩子,引导内向的孩子主动表达自己,切不可盲目偏爱或疏远,否则容易使孩子对老师产生疏远的心理,更难产生有效的师幼互动。

3、教师要用平等、尊重、接纳的方式面对幼儿

教师在活动中与孩子进行互动时,要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孩子间的良性互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形成一个有益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年纪虽然小,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

教师用平等尊重的态度教导孩子,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塑造以及基础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互相尊重与喜欢的。在熟悉了解之后, 孩子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知识、能力,老师也可以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方案设计的不足,加以改进,丰富自己的幼儿教育经验。

只有在考虑幼儿年龄特征基础上的互动模式,才是使幼儿教育长期发展的有效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任务,用积极乐观,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在出现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互动的有效性,让幼儿积极地去学习,去适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首页     论文选登    过怡婷:浅析户外体育活动中建构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