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14 12:53:00

胡晶晶:浅谈区域体育游戏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浅谈区域体育游戏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刘潭实验幼儿园 胡晶晶

摘要区域体育活动在园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悦地锻炼体魄、收获技能的重要途径。活动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们对于游戏的设计既要做到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当下生活经验,也要能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提供生活中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化材料,制作成丰多样、适宜可行、简单易操作的运动材料,让幼儿自主地通过区域游戏获得发展。那么,如何让幼儿的区域体育活动更为生活化、趣味化,如何挖掘与利用生活化资源和环境、多元化地发掘生活化材料去组合运用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谈谈如何将幼儿区域体育游戏生活化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区域体育活动环境;材料;形式;生活化

 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般幼儿体育教育主要以开展课堂体育游戏为主。课堂上以某种动作技能锻炼内容,结合游戏形式组织开展,使幼儿轻松愉氛围中得运动经验与技能而区域体育游戏的开展,更是丰富了单一课堂教学的运动单一性,跳脱出了平面性,更加有层次地将各项运动技能进行了同步地融合。

只是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前区域体育游戏在设计上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无法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一线的老师们只是做到了投放运动材料,让孩子自主选择进行游戏。幼儿在参与活动中表现得较为盲目,一些比较“火爆”的器械项目幼儿容易发生争而部分孩子对于不会玩的器械则表现出专注力和坚持力明显不足,兴趣乏乏 也使得某些区域体育游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让活动区游戏使幼儿能产生兴趣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让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区域体育游戏内容生活化

体育游戏是幼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幼儿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是将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很好的融合到生活场景中去,让幼儿能掌握技能的锻炼中了解认识自然和社会,理解认识和建立简单的社会规则科学概念。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渗入区域体育活动,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入了解他们的读物电视节目等幼儿平时在生活当中获得并具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在熟悉他们会做什么,可能喜欢什么,来观察他们的心理动态和活动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选编游戏创编游戏,引入区域体育游戏当中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区域体育游戏环境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环境,让幼儿园活动区游戏走向生活化,从而好地发挥环境的催化作用。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将幼儿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内容纳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来,结合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开教学,让游戏回归幼儿的生活。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环境,有效发展幼儿的能力,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让环境说话,让孩子学会与环境充分互动起来。
    (一)、拓展生活场景的多样化

根据幼儿园现有空间设置多样化的活动场地,并根据场地大小,将不同的场地进行一定功能的规划。进行生活场景的布置,如在较大面积的场地上可设置攀爬滑梯,迷宫等比较适合较多幼儿同时进行游戏大型设施。而对于一些面积较小不太开阔的场地,可设置球,骑车等适合幼儿单人游戏的游戏。除了操场,也可利用屋顶平台过道走廊、甚至墙面、空中等有效空间安排小型的游戏项目。适宜的过廊走廊上画上脚印或跳方块的图案,可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行进跳的能力;在空中挂上纸盒吊饰,可发展幼儿的纵跳和目标投掷能力;墙面上安装上挂绳,贴上脚印,可发展幼儿的向上攀爬的能力,发展手部和腿部力量。多样化的生活场景设置,从不同方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和练习兴趣,更好地为幼儿的锻炼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

(二)教学展现生活化的情节

1. 内容的吸引与共鸣

体育活动的开展并非需要多么优良的环境作支撑,恰恰相反的幼儿在生活中的常见的人事或经历往往更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幼儿平时的生活情节为出发点,让他们自然而然融入其中。“我是顺风快递员”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整个游戏场就像是一个学校周边的生活小区,非常贴合孩子们生活场景。一排排用白纸箱竖起“居民大楼”,用号码标识着门牌号码。而孩子手中拿到的快递物上则贴上了相应的门牌标签。地面上并没有标识具体路线,孩子们只要根据纸箱上的标签号,迅速找到相应门牌大楼,将物品放至其门口的“快递集中箱”内即可。孩子们在一幢幢居民大楼间来回穿梭,显得紧张而又忙碌。那种紧急送件的模样,透着使命必达的认真。孩子们在任务完成之后,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设计:换门牌,对应贴好相应的标签,为下一轮的游戏做好准备。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真正投入到了扮演自己游戏的角色,融入到参与游戏的特色个性环境当中,他们已然成了游戏的主人。虽然这只是一个情境体育游戏却如同现实版的生活,让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流连忘返、意犹未尽。这些生活情节都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不仅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发展,运动技能和其他综合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1. 框架的打破与放手

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本身就有着极为丰富的肢体动作,如果一味运用呆板、固化的游戏方式来开展活动势必会降低孩子的参与兴趣。如何将单一枯燥的练习方式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并且通过探索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才是最易引起幼儿共鸣的。在游戏中,一个完整且有趣游戏形式不仅有助于组织幼儿学习,更有利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积极、高涨的学习态度。比如《环岛旅行记》》的游戏环节出发前,我们告诉孩子们今天玩旅行团”的游戏,孩子们可自行组团,结合游戏场地设计旅行路线。于是孩子们分开行动,自行组团。很快,分工已经明确,导游、领队、团员一一安排到位。大家一起设计、铺设路线。忙得不亦乐乎。穿越森林(木桩)—走过沙漠(沙坑)—翻过高山(轮胎架)—游过小河(海棉垫)。来到风光旖旎的小岛,一起跳“岛”进行海钓,并搭起了炉灶开火做饭。孩子们跳脱了以往集体式规定式的游戏形式,用一种别样的方式来开展游戏。孩子们不仅可以结合校园内可利用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利用身边不同的体育器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游戏形式开展得更加生活化趣味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开拓孩子的运动能力、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三)、游戏加入生活化的角色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情感认知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孩子有了初步的标杆意识和英雄情结。我们可以结合这一点,选择生活中孩子熟悉的体育明星来作为游戏角色,让孩子去进行模仿和参照。如在进行跑步比赛时,我们可以加入刘翔”这个老少皆知的人物,开展“我是小刘翔”的竞技活动。评出跑得最快的孩子为最佳小飞人”,使幼儿在进行跑步活动时可以更加地投入和努力提高竞争意识,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四)、游戏器材体现生活化

结合各阶段幼儿年龄特点,投放丰富可行、贴近幼儿生活、结构简单易操作、满足不同孩子需要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地通过活动区游戏获得经验发展。

  1. 投放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引发游戏行为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操作材料。幼儿园硬件设施中的小城堡滑梯、旋转滑梯、攀登架、钻洞等,它们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但这些高结构器械玩法单一,开展集体活动时又显得人多器材少,有时甚至需要排队等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幼儿活动情绪并且这些硬件设施相对昂贵,这无疑给经费紧缺的幼儿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体育玩具开展游戏。如雪碧瓶做的降落伞、用长纸箱做成的坦克车、牙膏盒做的飞碟、易拉罐做的梅花桩、花布棉花制作的抛接骰子等来引发孩子的活动兴趣,从而引发他们的游戏行为。

  1. 变废为宝,量材运用

利用废旧材料的实践中,教师扮演的不只是一个引导幼儿自己变废为宝的指挥官,更是一个亲自实践示范的实施者从幼儿生活环境中善于发现适合幼儿操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可利用废旧材料,对它们量材用,利用网织袋、乒乓球和铃铛制作的响球;用大小不一的旧轮胎和长绳制作铁索桥等。在教学过程中演示给幼儿普通废旧材料死而复生的过程,从而吸引幼儿加入到变废为宝的实践中,让幼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自己动手。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如家中的易拉罐、各种物品盒、药瓶、奶粉罐、碎布、挂历纸、净水桶、PVC管等进行亲子体育器械制作。

  1. 围绕兴趣投放材料

幼儿天然具备好奇心,这使得他们对周世界充满着探索的欲望,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及时而适当的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幼儿在充满兴趣的探索中习得运动经验。孩子们对“赶小猪”的滚球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师除了用球拍、曲棍球杆等现有材料外,也可利用废旧塑料瓶和木棒制成滚动球棒,增加材料的多样性,去训练幼儿的走跑控物协调能力。对于投掷运动较为感兴趣的幼儿,可利用废旧布的边角余料缝制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布球投放进投掷材料里作为补充。对于一些无法保障人手一个的材料,老师们可以作为辅助材料投放在那里,引导孩子进行组合式地探索游戏。比如可以引导把易拉罐和纸箱组合成矮墙,不仅可以用来踩踏,也可以用来自由跳跃。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投入不同的灵感,摆脱各种条条框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并且在合作的同时,也实现了多人共享和开发,更进一步地发掘出材料的综合游戏功能。

  • 区域体育游戏形生活

(一)开展跨班游戏

体育游戏生活化是指将幼儿体育活动普遍化日常化科学化,一般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模式,是通过体育课课间操,户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实现的。虽说每一种组织形式目标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各种组织形式之间依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特别是当户外体育活动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开拓,作为区域活动来进行组织的时候,孩子们多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在平行班或混龄班之间相叉游戏,也能更进一步推动幼儿的人际交往,增加生活中孩子所具备的经验值。

(二)、开拓家庭游戏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需要家长配合的体育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参与体育文化节、亲子运动会、亲子公开赛、家长体育助教来完成。但在平时,也许会很少。尤其是每天坚持能带着孩子锻炼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将孩子的区域体育活动拓展到家庭当中来,成为“全家齐运动”,这样也格外有意义。幼儿园定期指导和帮助家长参与家庭体育活动,家园共同制定适幼儿的活动练习内容和活动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感受体育运动的无限快乐,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活动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们更加要意识到这一点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契机,善于挖掘生活素材,从而让孩子们的区域体育游戏更加具有丰富的填充和色彩

首页     论文选登    胡晶晶:浅谈区域体育游戏生活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