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鑫:巧用各类资源设计平衡游戏
巧用各类资源 设计平衡游戏
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 钱鑫
【摘要】平衡能力对于学龄前幼儿尤为重要,平衡能力发展的好坏对幼儿今后生活与学习的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期是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日常进行的各类体育游戏如走、跑、跳、钻与攀爬等,都与幼儿的平衡能力密切相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关于动作发展的目标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结合相应的教育建议,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时应充分收集并利用各类资源,根据幼儿当前的平衡能力水平设计多种动静态平衡活动,逐步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1. 充分利用材料
园内的多种材料、运动器具,大型器械,都可以用于幼儿平衡能力的练习。
1、在器械上保持平衡。
幼儿平衡能力的练习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单的静态平衡器械开始,通过不同宽度,不同高度的平衡凳,通过时可双手在身体两侧上下摇摆以使身体重心达到平衡。也可自由摆出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如双手模拟小动物的运动形象、侧身通过、金鸡独立等。
当幼儿静态平衡能力得到提高,可尝试让幼儿在动态器材上保持身体的平衡。动态的平衡器材多种多样,如轮胎与竹梯的组合。轮胎的镂空与架高后上下晃动的不稳定性,对身体的平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幼儿踩在竹梯细细的杆子上时,会试图通过脚踝来稳定下肢时,有助于提高幼儿脚踝关节的力量与稳定性。另有梅花桩、各类罐子、平衡板等,也可设置不同的游戏情境以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2、保持材料的平衡。
在幼儿具有一定平衡能力的基础上,初期可让其手持固定的物品,如球、沙包等,通过一定高度的稳定平衡木。当此难度不足以对幼儿平衡能力产生挑战时。可将手持的固定物品转变为不稳定物品,如手持一杯水,手持球拍,球拍中放着滚动的小球等。这就要求幼儿通过平衡木时,要做到全身的稳定,稳定的速度,稳定的步伐,稍有不注意就会使水晃出水杯,球从球拍上掉落。
此外,除了手持,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用于持物。最常见的就是用头、肩膀顶物,脚面上放置物品。持物行走使幼儿的注意力从自己本身转移到了外物,学会用目光观察物品,用余光观察环境,做到两者兼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体现在幼儿自己拿取午饭端碗时,会有效分配自己的注意视线,既能看着要走的路,也能时刻注意到自己手中的碗是否有倾斜并能及时调整。
3、利用器材移动身体
踩高跷是非常好的利用器械移动身体的游戏,同样也有很多的设计变化。教师可设置两个场地,一个是平坦的场地,另一个是铺设垫子的场地,显然铺设垫子的柔软场地更具有难度,两个不同难度的场地可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自行选择,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另外场地中可摆放一些物品作为障碍物,幼儿踩高跷行进中需要调转方向避开障碍物。
比赛的形式很受幼儿欢迎,孩子们十分迫切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踩高跷场地也可设置起点终点线,用快速通过为胜的比赛方式来提升幼儿的游戏热情。
除了高跷可以作为幼儿身体移动的载具,常见的如小自行车,滑板,甚至是脸盆、纸箱、大型滚筒,只要能够支撑幼儿的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都可以作为平衡的游戏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器材移动身体的游戏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例如骑自行车时车速不宜过快,车后不能同时搭乘多位同伴,骑行过程也要避免一人在前面骑,后面好多人追的现象。滑板和滚筒纸箱类游戏,由于幼儿的身体离地面较为接近,游戏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被他人踩到或干扰。
2. 充分利用幼儿园场地
区域体育游戏中的钻爬区、跑跳区、投掷区,都是以直接的动作技能命名。而平衡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动作,而是一个身体状态。平衡的身体状态在各类游戏动作或生活的行为动作中都有涉及,因此平衡类游戏不受动作种类的限制,也不受环境场地的限制,可发挥的空间巨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类场地,思考并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各类能够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游戏。
幼儿园的运动场地中,篮球场有地面的标线,做操时也会有方便幼儿站立而画出的点位。即可以利用地面上已有的点与线,设计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当注意力集中在脚下,再站在点位或沿着地面的标线进行身体移动已经不是难事。于是可以分散幼儿对于站位的注意力,设置一个丢沙包的游戏。传统的丢沙包显然是个投掷和跑的游戏。但当要求孩子们在躲闪沙包时必须在线上移动,在点之间跳跃。难度就提高了不少。孩子们为了躲闪快速飞过来的沙包,就会站在点位上做出各种躲闪动作,低头,弯腰,转身,跳跃,身体扭动。在脚位置变动不多的情况下,这些快速反应而做出的躲避动作会使人的身体重心发生偏移。这对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要求极高。
生活中有太多的动作姿态与运动游戏涉及到平衡能力,也有丰富的资源材料能够让我们利用。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抓住所见的点点滴滴,发挥奇思妙想,将其运用到孩子们的游戏中,使幼儿游戏来源于生活,也得益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