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小麻烦&大妙招”让跨区域体育游戏更快乐
“小麻烦&大妙招”让跨区域体育游戏更快乐 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 蔡玲
“老师,杨杨插队!”
“老师,他的尾巴甩到我了,我有点痛!”
“老师,宇轩又跑到其他地方玩了!”
“老师,他故意拿沙包砸我!”
“老师,他把我从滑梯上推下来了!”
“老师,他抢我球!”
这是干嘛呢?此起彼伏的,喊老师没完。
对啦!在跨区域活动不管是哪个区,总会有这此起彼伏的告状声,常常把老师们弄得一个头两个大,经常是还没处理完一件事又来另一件,神经需要高度紧张,生怕一个不留神小朋友撞到或摔倒,相信这也是一天中让老师心最累的环节,可却是小朋友们最爱的环节。怎么办?
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我们每一位教师头上的一把剑,既想带孩子们多参与跨区域体育活动,又怕视野开阔的户外,好动好玩的孩子们缺乏约束,撒起欢来,可是不得了。
想一想户外跨区域体育活动之所以让老师揪心有几种原因
1、四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孩子来自不同的班级,老师的有效策略不能最大化发挥作用。
2、孩子对于提供的器械不感兴趣,总想着去玩点别的。
3、幼儿常规差,户外跨区域体育活动秩序感不强,显得特别乱。
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户外跨区域活动更是孩子成长的必须,也是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须。
为了孩子们的喜欢、健康、安全,经过这个学期不断探索与研究,这几个小妙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你要注意&我会注意。
安全意识由老师不厌其烦的一再强调“你要注意”,不如变成孩子们自己主观的意识,变成“我会注意”。前段时间在玩塑料筒游戏时,尽管老师说过很多次“请距离远一些”,但仍然有的小朋友会自己玩着玩着就撞到别人的筒,发生被撞到的现象;或者有的小朋友没有很好地控制滚筒速度,又会碰到其他玩耍的小朋友。最初我们不断对着每个孩子说:“学会躲,要躲开!” “你玩的的时候看看四周”……,但是效果不佳,还会继续有此类事件的发生。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经过不断地观察,研究,学习发现,只有当一种意识变成儿童自我意识时,儿童才会真正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于是,我们专门组织孩子,在他们安静、专注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大讨论:
大屏幕上放上了几组小朋友户外跨区域体育活动时的照片,其中还有两组是不知道在哪里跳并碰到别人身上的照片。接下来老师给出了问题:“你觉得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 “他没看见。” “他没注意。”“他不小心。”“他没躲开”。孩子们纷纷回答。 “那怎样才会避免呢?” “我觉得以后玩大器械玩具的要先看看四周,没有别人才能玩。”“走路的时候也要看着,不能往别人的筒底下钻。”“不能在划分区域跑,不然来不及躲,就会被跳甩到。”等等,孩子们非常主动地热烈地讨论着,大家的讨论顿时成了防御的小能人。
“好的,那老师就要看看谁是躲避危险的能手,谁又是会提醒别人的能手呢?”在以后的玩大器械中孩子们便下意识地学会了躲和环顾四周,并且有时候还会相互提醒“我要玩轮胎了,你往那边一点,不然会撞到你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中被撞被碰到的安全事故每日愈减,直至慢慢消失。把这样的方法用在户外跨区域体育活动环节时,结果真的比我们老师一遍遍说教、批评甚至惩罚有用得多。从“你要这样”到“我能这样”,从“你要注意”到“我会注意”,让孩子从事件的客体变成了事件的主体,其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二、规则清晰&严格遵守。
刚进行分班跨区域游戏时,因为有四个班级的小朋友,往往老师在前面组织站队,后面的小朋友发生了打闹现象;小朋友在等待游戏时追逐打闹,摔倒经常会发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我们经讨论决定制定一些规则、那么遵守规则是需要孩子们一起参与的重要行动。“孩子们说说,在跑跳游戏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安全规则?”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跑跳区区域规则。规则制定后,就要让孩子们不断重复、强化,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规则。如在攀爬跳的游戏的时候,在爬上去之前一定要让小朋友站好队,避免小朋友由于过度兴奋引发的安全问题。然后,老师要将上轮胎和跳下来的规则明确提出来,并且让小朋友们重复一遍。这种规则教育最好是在班级里或者走廊里进行,到操场上孩子的注意力就没那么容易在老师身上了。同时也可以借助儿歌:上轮胎,排好队,安全有序不着急,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跑不跳不推人。然后可以一起制定奖惩措施,做到了有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到有什么样的惩罚?制定好规则后,就要实施,彼此监督。在玩的同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比如小朋友会谦让的时候要大声的表扬出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向他看齐。如果有小朋友违反规则,在游戏器械上做危险的事情,或者推其他小朋友,要按照当初的约定对这个小朋友实施“惩罚”,比如让他在老师旁边休息一会儿再去玩儿等。有效的规则、严格的执行,“恩威并施”效果不错。
三、享受运动&快乐成长。
户外跨区域体育活动很容易有危险,有时也是因为孩子对活动项目不感兴趣,容易分散精力,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跟随老师的步调走,保持一致呢?
- 材料的选择符合幼儿需求。简单、低结构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
趣。如近阶段小朋友对轮滑发生了兴趣,好多小朋友都带了了轮滑,刚开始孩子们在班级廊道里滑行,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在二楼整个廊道里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单调的滑行渐渐失去兴趣,玩轮滑的孩子也越来越少,有几个小朋友的轮滑些一直放着“睡觉”。有一天谢梓涵对我说:“老师能不能我们选一点运动区的材料进行轮滑游戏呀?”,我说:“可以呀,运动区种材料你都可以用。”孩子们一听马上动起手,有的用纸盒摆出各种造型的滑道,在滑道上进行了S滑、交叉滑、单脚滑等各种轮滑的技能展示,还有的孩子将纸箱垒高,做洞洞墙,孩子们精彩轮滑游戏获得同伴的整整掌声。在整个轮滑活动我们没有限制孩子的想象,充分、放手地放孩子们选择了自己需要的材料,由于材料不断的丰富,使简单的轮滑游戏变得越来越有趣。由于材料选择符合幼儿的需求,让我们每次活动都有新突破,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2、游戏内容方式的不断调整,更能挖掘孩子玩的潜能
如在跑跳区玩轮胎游戏中,游戏目标是让幼儿将轮胎垒高,进行组合攀爬跳。三天连续的玩跳轮胎对于小朋友而言,机械的练习太过无聊,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三五人在地上抠抠橡胶地,拿着在轮胎四周追逐打闹,趴在一起聊天是常有的事。最开始看到这一幕我们很着急,催促着孩子去练习,但效果不佳,没两分钟又去一块玩儿了。总让练习,练好也行,不好也就这样,没太大意思,换做是老师,可能也会烦的。如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呢?最后在和孩子的共同交流中大家想出一个好办法:设立一个“玩轮胎高手场”,谁能玩出与众不同的轮胎新方法谁就是谁就是轮胎小玩家高手,并且有资格进入“玩轮胎高手场”练习(其实就是制定另一个区域)!听了这个消息,孩子们真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争先恐后地要去高手场,闲散聊天的时间没有了,谁能够先去高手场练习都成了一个荣誉。孩子们的玩轮胎的兴趣点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这个成功案例,在跑跳区开展的跳羊角球的练习中依法炮制,于是有了“跳羊角球能手”“ 跳羊角球将军”“ 跳羊角球大王”等称号,还在班级里进行的“跳羊角球争霸赛”也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只有对材料、游戏形式的不断调整,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游戏带给自己的无限快乐。
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工作的细节都有智慧,去察觉每一个活动中儿童的体验,让孩子们有序、积极地投入到户外跨区域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强身健体,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何乐不为?让自己变得有智慧、有意思、有方法,孩子们自然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只要有颗爱心,最终方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