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浅谈体育游戏中幼儿自主游戏创设策略
浅谈体育游戏中幼儿自主游戏创设策略
刘潭实验幼儿园 李振宇
摘要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初步进行角色分工,能够尝试初步地自主创设一些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获得了已预设好的游戏的愉悦,同时,也能凭借自己的想法制定游戏方式。
为了能够促进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与支持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的能力,本研究以指南为指导,研读指南内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提供支持与后续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创设的空间与材料,运用观察、案例研究与文献等多种研究方法,思考如何在体育游戏中,运用科学的策略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创设策略。
研究发现幼儿自主游戏创设,能从幼儿自身活动中来,教师指导策略与回应方式以及幼儿对材料的认知操作均能对幼儿自主游戏创设产生影响。
关键词: 体育;幼儿;自主;创设;
一.问题提出
当今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是实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
在户外体育游戏过程中,我们班很多小朋友常常一个人或者与同伴在规划好的区域中玩兜兜球,投沙包的游戏。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及家庭中的一种最常见的自发性活动。但是他们的自己的玩法呈现单一与缺乏技能的提升现象。我对如何提高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水平与促进幼儿自主创设游戏展开研究。
二.理论支持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的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阐明了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在通过不断的思考、观察、研究游戏的玩法,让他们在自愿自发的游戏中随自己的意愿不断变化发现新的玩法的整合过程,以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探索,对游戏的“有机整合”组合出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
《指南》指出4~5岁幼儿能连续自抛自接球,能助跑跨跳一定距离,且能够分散跑躲避他人的碰撞。
《指南》指出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幼儿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感受、去体验、去适应外在的环境。且4~5岁幼儿与3~4岁幼儿相比较,更为活动好动,开始出现有目的的活动。此阶段幼儿与同伴间的游戏,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开始丰富化,玩样多样化。
《指南》中指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活动和任务。活动和任务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成功的机会。幼儿愿意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因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励幼儿通过自我努力更好地体验取得成就的满足感。
三.实践研究
在体育游戏中,一块子区域我们往往提供一项主材与若干辅材提高幼儿某项技能的发展,不同子区域,发展的技能侧重点不同,提供游戏器械材料也各不相同。经过观察实践研究,研究者发现幼儿的自主游戏与教师的指导策略、回应方式、游戏器械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自主游戏创设从幼儿中来
“空中炸葫芦”(站在呼啦圈或白线后朝接住篮筐与支柱用绳子悬挂的吊瓶丢去)是我们班小朋友常玩的投掷游戏。4~5岁幼儿手臂肌肉收缩能力,增强,肱三头肌发展更是迅速,腕力也进一步增强,他们能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远。小朋友们要用手上的沙包砸吊瓶。小朋友对绳子上摇摇晃晃的吊瓶十分感兴趣。
但是他们不满足于定点或是在白线后进行投掷。4~5岁幼儿的大肌肉群已经很发达,小肌肉群也日渐发展,他们变得很不安静,喜欢在户外跑跑跳跳。他们更热衷于短跑冲刺投掷吊瓶。或是用手去拍打吊瓶,又或者从不同的位置,或前或后用沙包向吊瓶砸去。
在短短10分钟内,幼儿已经自由尝试了多种他们喜欢的游戏方式。他们各自乐在其中。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教师可以在幼儿自主游戏期间无意产生的游戏及时汲取灵感,重新完整构建新的游戏利用比赛或是情景角色游戏的方式,有计划,完整系统的组织幼儿玩起来。
而幼儿步入中班后,他们更喜欢和朋友一起游戏,经常有一起玩的小伙伴,他们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也促进幼儿产生愿意多人游戏的想法。不在进行简单的“自我游戏”,而是真正出现了“角色游戏”。游戏的形式与内容逐渐丰富化,更多幼儿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
例如将短跑冲刺组织成分组赛跑的形式,幼儿在各自的20米长跑道手持沙包向前冲刺,快速的跑步与沙包击中吊瓶的碰撞声,能够将场上气氛带上强烈的高潮,带给幼儿无比的愉悦与兴奋。
2.预估幼儿游戏的后续发展,以隐性或显性的鼓励形式支持延伸新的游戏
我们往往根据材料的特性开设适合幼儿年龄段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游戏活动。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忽略环境的重要性,忽视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影响,忽视幼儿对环境的操作。
例如,幼儿在进行投掷区与接抛区的游戏时,教师总会预设基本的游戏方式,幼儿会根据已有经验,定势思维的执行一些游戏方式,但是幼儿不会因此而满足。当他们厌倦后,会以自己的方式对材料进行探索,将投掷材料(沙包)投向篮球框上掉落不下来也是时常有的事情。这时,有的幼儿会寻求教师的帮助。
教师运用不同的回应方式,会给予幼儿不同的心理影响,也会导致幼儿后续游戏活动的开展。
(1)采取否决的回应
当幼儿做了不符合教师预设游戏的行为时,教师加以制止,采取否决幼儿的回应方式。无论幼儿之后是否继续该项游戏,幼儿得不到认可,受到教师的引导得到错误的暗示,则会限制幼儿的后续游戏发展。
(2)给予喝彩的回应
当幼儿新的游戏方式,给予其喝彩与掌声,赞扬他的新的玩法。幼儿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能够引起更多幼儿对游戏的关注,从而产生新的游戏方式。
(3)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当幼儿开始用沙包投向篮球框或是更高的地方,就说明了他们的需要且愿意接受更高难度的挑战。我们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 材料的独立与组合影响着幼儿的游戏方式
(1)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我们将投掷区,分成接抛区与投掷区。每个区游戏材料玩法各不一样。
由于大脑的发展,4,5岁幼儿的手、脑及各个感官的协调性与身体的平衡性进一步增强,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不仅能够向上抛球,而且,他们还能够根据球下落的方向跑过去接到自己向上抛的球,而且能够重复这个动作虽然并不能接到所有向上抛的球。
为此,我们提供幼儿兜兜球、抱枕、皮球、篮球等材料,幼儿运用这些进行单人接抛,或结伴你抛我接、定点投掷等游戏。提供纸飞机、塑料环,幼儿在有情景的游戏环境下进行游戏。
由于中班上学期,幼儿手眼脑协调发展还有待提高,各项能力且自我保护意识还较为薄弱,我们刚开始将有分量的球改为柔软的抱枕,让幼儿练习接抛动作能够避免损伤。有的幼儿则能尝试通过抱枕上的牵引线,与抱枕进行互动游戏。可以围绕这个细节开设游戏,在反复游戏中训练幼儿甩出抱枕,然后双手收抱的动作,或是练习负重跑等技能。
久而久之,幼儿的运动知觉与投掷技能得到发展后,替换不同重量、形状的材料给予幼儿游戏。
(2)在提供多样化材料的基础上,加以组合
游戏材料的变化意味游戏情景的转变,幼儿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去探索更多的玩法。
原本不同子区的沙包、兜兜球,游戏材料特性不同,指向性不同,但幼儿材料的操作,无意间通过吊瓶、吊绳、篮球架,竟然架起了兜兜球与沙包之间的桥梁,产生了新的游戏方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尝试了多种投掷方法,出现投、抛,跳投等多种投掷方式,有的小朋友根据游戏情境,调整了自己投掷的角度,投掷的力道等。最终,在同伴协作下,成功将篮球框上的沙包和兜兜球取了下来。
用沙包砸嵌在篮球框中的兜兜球或是沙包,高度比悬挂的吊瓶高,命中率会比原来更低,带给了幼儿新鲜感与挑战性。且这阶段的幼儿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当自己的物品被拿走或丢失,会有强烈的感情想要拿回,给予了其探索游戏的动力源泉。
(3)为幼儿后续技能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对新玩法的探索,在原有的吊瓶旁增设了一条挂有高低不同、大小不一、形状多样的悬挂物,开设更有趣味的“帮助青蛙妈妈抓害虫”,“击坠侦察机”等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跳跃能力、手臂力量,团队协作意识等得到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还促进了幼儿不断探索、勇于挑战的坚毅品质。
总之,在幼儿自主体育游戏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探索游戏方式的重要动力源泉。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教师“教”来获得很多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言语来教,让幼儿更有目的性学会如何开展自主游戏,丰富游戏情节,做好适宜的评价与开拓;也可以通过隐性的指导,支持促进幼儿的游戏进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善行善思,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与耐心。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尊重理解幼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10-09/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