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实践运用
(2019年江苏省优秀幼儿教育论文省级三等)
戴红娟
摘要:体育器械是幼儿体育运动中重要的物质保障,针对当前幼儿体育运动器械更新不足、昂贵等问题,笔者阐述了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实践运用的积极意义,并介绍了具体运用的做法以及实践探究的启示。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 幼儿体育运动
体育器械是幼儿体育运动中重要的物质保障,是锻炼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直接媒介,它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然而,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中,幼儿园配备的专用体育器械种类和数量有限,功能单一,且不能做到经常更新,幼儿长期使用这些材料易导致运动兴趣下降。因此,在构建幼儿体育运动课程中,我园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化材料,使之成为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教育资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幼儿园添置体育器械的昂贵资金,弥补了专用体育器械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定位。
百度对词条“材料”的定义为: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而“生活化材料”,在百度搜索中未见词条收录。在中国知网上文献搜索显示,有5篇相关论文命题涉及“生活化材料”这一词语,出现于幼儿艺术领域研究中,如纪艺钦[1]玉应罕[2]、凌国清[3]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了生活化材料的运用研究,钟淙[4]开展了生活化材料打击乐教学的策略探究,即就地取材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水、石头等材料在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教学活动。这些研究者虽未对生活化材料做出明确定义,但都阐明了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为进一步丰富幼儿园体育运动课程,近年来,我园对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开展了实践研究,并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定位,即能支持幼儿开展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基本动作,源于日常生活,随处可见、便宜易得的材料。它具有安全、卫生、环保、低结构性、可变性等特点,主要包括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和废旧材料三大类。
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我园积累了大量关于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运用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适用于幼儿体育运动的常用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废旧材料进行了再分类再梳理。一般可利用的自然材料相对较少,主要有竹竿、沙石、水等;日常生活用品材料较丰富,根据材料特性可进一步分为塑料制品类,如塑料桶、饮料瓶、箩筐、塑料袋、塑料桌布、塑泡地垫等;纸制品类,如纸箱、纸盒、纸筒、报纸、广告纸等;布绳制品类,如防雨布、纱巾、米袋、环保袋、麻绳、布条等;木(竹)制品类,如桌椅、凳子、竹梯、竹篮(筐)等。而常见的废旧材料利用率较高的为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PVC管、奶粉罐、铁皮(铝皮)食品罐等。我们认为,生活化材料可以随着现代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或调整。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多元运用。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材料,由于其材质、形状、功能、大小等各不不同,教师们可以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巧妙挖掘生活化材料的特性,精心设计成自然、灵活、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幼儿在玩一玩、想一想、变一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感知运动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创意运动的活力,形成健康运动的习惯,此外,运用生活化材料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环保与节约意识。
我园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开展了深入的实践研究,逐步摸索出生活化材料运用的方法策略,笔者将其概括为三个“版本”:辅助版、专属版和创意版。
辅助版:主要指生活化材料与专用体育器械相结合,通过生活化材料的辅助配合,使专用体育器械突破原有的功能,演绎出新玩法。例如幼儿运动中常见的皮球,大班老师们利用高低不同的长凳,竹梯等生活用品设置成难度不同的“拍球”行进路线,大班小朋友们站在长凳上、踩在竹梯间边走边拍球,一方面长凳的高度、竹梯的横杆障碍等有机增强了幼儿对拍球时手部动作力量以及控球节奏的感知,另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手、眼、脚等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极富挑战的拍球游戏,改变了幼儿平地拍球练习的枯燥,使拍球运动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专属版:主要指以某一种生活化材料代替专用运动器械,幼儿可根据材料自身的功能与特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例如一只汽车轮胎,孩子们可以玩起推滚、追逐、搬运、跳跃等多种游戏;将多只轮胎随机平摆成各种形状,孩子们可以练习走、跨、跳等动作;把轮胎堆叠成“山坡”状,就可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攀爬、跳跃物。又如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桌子,正面摆放时一会儿可以变成幼儿翻阅的“战壕”,一会儿变成幼儿钻爬的“地道”,当把桌子竖立起来时,孩子们可以抓住桌脚,练习垂吊动作,锻炼臂力和耐力等等。材料专属版,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启智慧!
创意版:主要指通过加工、改造等变化,使生活化材料演绎成生动有趣的运动玩具。例如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的“百变纸箱”,成为幼儿园户外运动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在纸箱上贴上大灰狼、大老虎、小老鼠等图片,纸箱变成孩子们喜欢的投掷箱;将纸箱拆掉底,孩子们可以套在身上“开汽车”;将几只纸箱拆开,重新连接成圈状,孩子们用手印画装饰后变成了“魔力坦克”,有时他们匍匐在“坦克车”内爬行前进,有时套在身上从斜坡上滚动下来,快乐的笑声在幼儿园的操场上久久回荡。又如房屋装修后剩余的PVC塑料管,用弯头连接起来,可以变成高低不同的跨栏;用皮筋将两根一手长的PVC塑料管连接起来,孩子们一会儿变成舞动的双节棍,一会儿变成可跳跃的图形,一会儿又变成神奇的拉力器……。这些创意运动玩具,来自于幼儿、家长和教师们灵巧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为幼儿园体育运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实践运用的启示。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永平先生指出:“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他认为跟其他年龄段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更应该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更应该生活化。幼儿的身体发展尚不成熟,心智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和动作性思维阶段,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是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和个人化的。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幼儿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童年生活。[5] 在构建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实践探究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生活化材料的运用,不仅使幼儿园运动课程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更让教师们学会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周围生活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我们认为,研究生活化材料不是去摒弃专用的体育器械,而是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深入探究幼儿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学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不断激活创新思维,努力使幼儿体育活动变得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意义,使幼儿喜欢运动、热爱运动、创想运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让我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但同时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生活化材料运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首先,在选择生活化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卫生、经济与实用。例如竹竿要打磨平滑,以免幼儿扎手;食品饮料罐要注意清洁干净,并将罐口封闭,以免割伤幼儿。另外,不能为了收集材料,反而增加家长额外的经济负担,尽可能变废为宝。其次,参与收集和运用生活化材料的过程,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感知材料、熟悉材料、探究材料中逐步积累多种知识与经验,发展多种能力。最后,教师要深入学习和掌握3-6岁幼儿身体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准确把握幼儿运动的核心经验,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增强生活化材料选择、运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纪艺钦.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分析 [J].学周刊,2017(6):221-222.
[2]玉应罕.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4):194-195.
[3]凌国清.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运用的探索[J].科学大众,2013(11).
[4]钟淙. 幼儿园开展生活化材料打击乐教学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5]虞永平.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J].学前课程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