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活动中如何激发小班幼儿游戏兴趣
(2018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征文全国三等奖)
李静怡
摘要:小班幼儿年龄小,平衡能力较差,因此在游戏中我们会提供竹梯及平衡凳等材料,活动中我们针对幼儿的特性利用多种方法来让幼儿积极主动的玩游戏,所以今天我要讨论的就是平时在平衡区域体育游戏中激发小班孩子的兴趣的小妙招。
关键词:体育游戏 游戏兴趣
正文:
一、增加辅助材料
小班幼儿对于材料始终能保有兴趣,他们对材料的探索存在兴趣但是缺乏一些经验。所以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积累游戏经验的同时还能够引发幼儿对于游戏材料的思考,除了这么玩,还能够怎么玩呢?在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的同时又提高幼儿游戏兴趣的,最有用的就是增加辅助材料。既可以创设情境又可以迁移经验,提供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一)增加游戏趣味性
辅助材料的提供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利用辅助材料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景,通过日常生活中讲过的故事,让幼儿扮演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曾志红老师执教的《痛歼搬仓鼠》就是以幼儿所熟悉并喜爱的动画故事《黑猫警长》为源泉创设的。小朋友都扮演黑猫警长:头戴警长头饰,很神气地跳黑猫警长舞蹈,练习走、跑、跳、匍匐爬的动作和抓老鼠的本领。
在我班以平衡为特色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我们利用讲过的故事《小马过河》,以此为情境创设,提供小马的头饰和一些沙包等能够充作粮食的辅助材料来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发展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负重走平衡等技能。幼儿在游戏时还会兴趣浓厚的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与共同游戏的幼儿有语言及动作的互动。
(二)迁移幼儿游戏经验
小班幼儿缺乏对游戏材料玩法的经验,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为幼儿再次游戏时能够迁移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看,我们班孩子想到好玩的方法了,将自制飞盘平放在两手手心,慢慢的走过竹梯等等。
游戏时,轩轩在走过几次竹梯后不愿意再去走竹梯了,他无聊的坐在了台阶上,眼睛看向了在玩沙包和自制飞盘的小朋友。他走了过去拿起一个沙包开始玩了起来,顶在头上走走,放在手心抛抛。之后他拿着沙包坐了下来,和几个小朋友你推我挤。于是,我将自制飞盘放在正在走竹梯的辰辰小朋友的头上,让辰辰顶着自制飞盘走。不过一会儿,就有许多小朋友开始模仿,也终于吸引来了轩轩的目光。他开始学着将自制飞盘顶在头上,尝试走竹梯。哎呀,飞盘掉下来了,没关系我再来一次。在成功后,他又将飞盘平放在手心上慢慢的走过竹梯。多次游戏之后,沙包也被他顶在了头上。
幼儿的游戏需要经验的支持,在有游戏经验的情况下幼儿可以很好地进行经验的迁移,提高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最关键的就是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增加游戏难度
幼儿能力有差异,能力差的孩子有挑战的欲望,希望得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能力强的幼儿例如彤彤,同样有挑战的欲望,同等难度的游戏活动已经不足以满足她的发展需要了,因此我们需要及时的提高游戏的难度,让游戏存在难度差异,满足不同能力需求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够激发游戏兴趣,发展动作技能。
彤彤在排队等待着走竹梯,她的眼睛看向了隔壁的走跑区在玩跨栏的小朋友。她一边随着队伍向前走,一边眼睛盯着看。轮到她走时,后面的小朋友拍了拍她让她向前走,她才暂时收回了视线。走完竹梯,她的眼睛又看向了那些小朋友。于是我拿来两个轮胎,将竹梯架高在轮胎上提高了幼儿走竹梯的难度,马上吸引来了彤彤的目光,她立刻走过来排队等着走。一开始她只能在架高的竹梯上手脚并用的爬着通过,但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游戏后,她可以站起来保持平衡的走过架高的竹梯了脸上还带着成功的喜悦。
适当地增加游戏难度可以激起幼儿挑战的欲望,他们渴望获得成功,在经历失败后的胜利更值得他们回味。游戏难度的增加可以很好的在激起幼儿游戏兴趣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技能动作发展,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三、更换游戏主材
小班幼儿不仅喜欢新鲜的材料,还喜欢颜色鲜艳的,针对幼儿的游戏特性,我们在活动中及时更换游戏主材,同样的技能发展却又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同时不同的游戏主材与不同的辅助材料搭配更可以产生更多的游戏方式,而这些,在我们引导了幼儿掌握基本的游戏经验后孩子们都可以自己探索发现,也有利于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
在自主游戏的材料投放中放了泡沫垫,但是材料有限,玩的小朋友都不愿意离开而慧慧也无法加入。她和好几个小朋友就站在那里看着玩泡沫垫的几个小朋友。而我们区域游戏中提供的主材平衡凳只有几个小朋友在走。我立刻将平衡凳换成平衡板的小路。看,慧慧和小伙伴们都来了,走呀走呀,还有轮胎的小路,我们也喜欢走。
四、利用音乐、儿歌渲染游戏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而儿歌具有节奏感,生动有趣的语句,可以渲染气氛。从音乐和儿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种情境、情绪、情感,选择不同节奏、不同类型的音乐和儿歌融入角色当中,并伴随此所表达的意义进行各种游戏,在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和内心的情感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田娟老师执教的《小小侦察兵》,配上紧张的音乐片断,不时的伴有大炮声、机枪声,增加了真实感,幼儿犹如亲临战场,各个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而兴趣浓厚。
再将此类例子应用到我们班的平衡区时,第一次走有斜坡的竹梯,我们加入了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小朋友们跟着缓慢的儿歌节奏左摇右摆的走到顶端,随着“叽哩咕噜滚下来”从最高处跳下,都显得很开心,这个时候我们还提供小老鼠的头饰,幼儿代入感强烈,很好得激起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走梅花桩的时候,加入了小溪流水的音乐声音,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带入到过小溪的情境中,不会随意地将脚踏到地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脸上带着紧张的情绪,而在成功后则展开了笑颜。
五、教师参与游戏
最后,更可以以教师介入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玩让孩子们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教师存在非常大的喜爱,渴望亲近教师,因此我们参与进幼儿游戏自然而然会提高幼儿游戏兴趣,他们会向我们展示自己的技能的掌握情况,希望得到我们的夸奖。而我们的鼓励会使幼儿信心倍增,兴趣更加浓厚。
在孩子们走平衡木时,我也会跟在后面排队上去走一走,很快后面就会吸引来一批孩子,他们会很开心的跟在我的后面叽叽喳喳的说着:“李老师也来玩了。”瞬间激起了游戏兴趣。有时,我会加入语言参与。孩子们走梅花桩时,我会说鳄鱼来了,然后将没有踩在梅花桩上的孩子“吃掉”,持续一段时间让孩子们能够保持不动的在梅花桩上保持平衡。
教师参与游戏不仅使幼儿激发游戏兴趣,在过程中还会学到许多的游戏方式,了解更多游戏规则,而教师就是最好的规则维持者,多次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之后还能让孩子自己来做游戏的维护者,孩子们都很愿意,更加容易提高孩子的兴趣,而且对于幼儿的习惯养成和经验积累都是有益处的。
因此在区域体育游戏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特性:增加辅助材料、提高游戏难度、更换颜色鲜艳的游戏主材、加入音乐及儿歌以及教师参与游戏让小班孩子们喜欢游戏,激发孩子们的体育游戏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艺术和习惯的养成。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我们在培养幼儿发展体育游戏中的技能时,最关键的是不可以忽视幼儿的游戏兴趣,在幼儿喜欢的基础上不仅仅是动作技能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需求获得了满足,自然不而然的产生游戏兴趣。因此,在体育游戏时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游戏兴趣自然而然发展幼儿的体育技能,才能保证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