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15 12:41:33

贾长银《趣味玩竹梯 快乐无极限》

趣味玩竹梯 快乐无极限

——浅谈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 贾长银

内容摘要: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开展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还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何结合本园课题研究的内容,让幼儿体验竹梯游戏的乐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本文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材料的投放以及活动过程的指导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竹梯  体育活动 有效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必须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出发,着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小班幼儿活泼好动,他们乐意参加各种体育游戏,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大肌肉发展迅速,但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较差。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我园的课题研究特色,我班开展了“快乐玩竹梯” 的系列体育活动。看似枯燥的竹梯怎样能吸引小班孩子?怎样玩才有趣? 怎么运用竹梯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运动能力呢?

一、幼儿体育活动形式组织中的“趣”。

1、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

班幼儿年龄小,很容易被游戏情境所吸引,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因此,合理巧妙地运用游戏情境,能促使幼儿更好地融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设置情境“小山羊去拔草”,教师利用竹梯等多种体育器材布置活动场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朋友扮演小羊跟着妈妈一起过小桥、爬山坡等。在游戏的状态下,幼儿练习踩在竹梯两侧平稳地走。:游戏“海底挖宝”,教师将竹梯、轮胎、椅子等架设成高度不同的路,在下面放着“宝贝”,让幼儿在走过这些路的同时设法摘取“宝贝”。“小老鼠上灯台”锻炼幼儿在一定坡度的竹梯上攀爬平衡的能力;“送娃娃回家”练习在一定高度的竹梯上抱物行走等。情节的设定可以让幼儿迅速地投入游戏,自然练习动作。在游戏化、情景式、充满童趣的运动中,孩子们大胆尝试,变被动运动为快乐运动。

 2、结合文学作品,丰富游戏内容

每一个体育活动基本都会综合多种身体动作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故事与童话,将这些活动串起来,使情境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保证幼儿持续的参与热情。例如:将幼儿喜欢的故事《小兔子乖乖》进行简单的改编:在去拔萝卜的路上,“兔妈妈”要经过一条小河(踩在竹梯上过河 ,钻过一个山洞(竹梯竖起),走过一座小桥(平衡木)爬过山坡(斜梯)……才能到达萝卜地里。幼儿在故事中完成了钻、跨、跳、爬、平衡等动作的练习。另外还可将音乐、儿歌融入体育游戏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如跳花竿,主要练习分合脚跳,老师巧妙地加入了音乐,音乐的节奏正好与幼儿的动作一致,幼儿配着音乐跳跃,既能在愉悦、有趣的环境中锻炼能力,还能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辨别能力。

二、                      幼儿体育活动材料投放中的“趣”。

1、       合理投放,突显趣味

     器械材料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元素,也是体育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竹梯不同方式的摆放或投放不同的辅助器械,可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在利用器械创设活动环境时,需注意材料投放的合理性,保证体育锻炼的有效性。在进行特色锻炼时,我们打破原先的幼儿统一行动,集体练习某项技能,而是最大化地利用户外游戏场地,把竹梯与其他零散的器械进行组合加以创新将活动场地设置为平衡区、跑跳区、攀爬区、投掷区等多个区域。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行进入,减少游戏中的消极等待现象,以及枯燥反复的动作练习。

  此外,器械材料的投放还需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样是坡度练习,有的幼儿能在坡度上大胆地走、爬、负重走,但对运动能力欠缺的幼儿,要降低游戏难度,增强他们自信心。在投放器械时要适宜降低坡度或在下面放置踏板,加固梯子的稳定,保证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游戏。使体育游戏在具有趣味性的同时,又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

2、       灵活添加,妙趣横生

我们将轮胎、竹梯、平衡木,自由组合在一起,互相连接,小朋友可在里面自由穿梭、行走,像迷宫一般在活动中,小朋友发现入口太少,排队等候的时间过长,经过商量后他们决定再设置两个出入口小朋友利用竹梯、轮胎、隧道等又搭建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出口,有的是沿着山洞钻出来,有的可以顺着斜坡下来。体育活动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游戏材料,能使游戏更好玩、更完善。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利用各种器材拼搭的池塘可让小蝌蚪们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长梯的使用也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小蝌蚪站在梯子会上下摆动,随着竹梯颤动的节奏,小朋友也要跟着动才能保证不掉下来,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瞬间吸引了更多的孩子。但问题出现了,人多,儿的行走方向不一致要想继续游戏只好有人退步或中途停止,这无疑会减少游戏的趣味性。大家集思广益,在长梯旁边散落放一些梅花桩,就像池塘里的小石头或荷叶,当蝌蚪们迎面碰上,小蝌蚪可以跳在荷叶上避让。一个梅花桩的运用,既可以使游戏情境更丰满,又可解决游戏冲突。

三、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趣”。        

1、自主探索,巧用空间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设计和材料的摆放。如:活动前带领小朋友一起想一想,“今天想玩什么怎么玩”“材料怎么摆放?”幼儿的直接参与不仅调动他们的活动热情,更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操场边上镶嵌一排整齐的轮胎,还有一颗大树矗立在旁边,通常我们不会想到把此处跟体育游戏结合起来。有次让小朋友自己摆放、设计游戏场地,只见他们充分利用这块场地的优势,将几个竹梯的一头直接担放在轮胎上,另一边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架高,每条路都不一样有的是从竹梯里钻过去,有的要走过竹梯,还需越过上面的障碍物,最神奇的是,他们结合大树弯弯的形态,正好设置了一个大大的跨越每条路各不相同,各有风景,看似错综复杂但相互串联,好似形成一个“大迷宫”,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意犹未尽。受这次活动的启发,幼儿在设计活动场地时经常会挖掘一些可利用的空间,如结合大型器械设置的攀爬区,操场上的一些围栏,墙面等等;室内运动时,桌椅也不再是画画、操作的工具,而是变成了“山洞”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爬或滚。

2、       优化策略,体验乐趣

     区域性体育游戏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因而受到广泛认可,但教学策略的不成熟往往会使一个内容较好的活动设计体现不出价值。幼儿在游戏中很快乐,但在快乐的同时,“发展”或多或少受到了忽视,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机制地运用多种方法,牢牢把握住幼儿的兴趣所在,让幼儿不知不觉中注意力集中,充分得到锻炼。

例如,带着任务去游戏,让幼儿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身体得到发展。在平衡区,我们给幼儿“运粮食”或“送快递”的任务,让幼儿带着不同重量的粮食或信件走不同的平衡道路,使游戏更具层次性,也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发展。在钓鱼区,我们结合幼儿喜爱的钓鱼游戏,给每位参与游戏的幼儿一个鱼竿和箩筐,桥下面放了各种颜色和大小不一的小鱼,幼儿要根据箩筐上的大小标识钓到合适的鱼,然后交给小猫,而这些小猫则粘贴在不同的区域,需要幼儿骑着各种小车去“送鱼”。不同的小车和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是不同的挑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就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的重要目标。在 “快乐玩竹梯”系列活动中,我们充分考虑到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丰富游戏材料,设置游戏情境,赋予游戏故事性,并配以适宜的活动音乐,让活动“活”起来,真正让幼儿体验到竹梯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越玩越玩,越玩越会玩。

参考文献:

1、杨枫《学前儿童游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颖《3—6岁幼儿探究型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

3、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首页     论文选登    贾长银《趣味玩竹梯 快乐无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