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6-06 13:17:00

李振宇:创设核心经验下幼儿投掷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

2019/6/24 14:44:05

(2019年第十一届“行知杯”征文省级三等奖)

李振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教师身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者以有效创设核心经验下幼儿投掷区域游戏为题,探究怎样的支持性策略适宜投掷区游戏的创设。研究者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从教师创设投掷游戏时容易进入的误区开始探究,提出了七条创设投掷区游戏的支持性策略,并最终构建核心经验下的主题材料投掷游戏。

关键词:幼儿;投掷游戏;材料;材料运用

   

一、问题提出

如今,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了运动教育的价值。幼儿园为幼儿配备了专门用于运动的器械。刘潭实验幼儿园是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幼儿园,根据体育动作发展总目标与《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子领域的核心经验与教学建议,创设了以不同动作技能发展为划分的体育游戏区域。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切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初见铺陈的游戏器械材料都兴奋不已,十分投入游戏。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同样的游戏方式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与乏味。但往往其中又能伴随衍生出幼儿的自主探索火花。这让很多教师会陷入两难的抉择当中。

研究者发现很多教师面对幼儿对材料失去兴趣时,便会摒弃或者增添新的材料。但这种调整策略有时并不能有效维持幼儿的兴趣。

本研究就是在此应运而生,在游戏过程需要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怎样的支持性策略适宜幼儿的发展?将在有效创设核心经验下幼儿投掷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中详细阐明。

相关概念:

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是包括身体及身体运动教育在内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或个人潜在价值全面提升和展现的教育。

核心经验:是指对儿童理解和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的概念或技能,用来帮助教师确立教学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二、实践研究

陶行知主张行是知之始,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研究者从材料着手,通过创设投掷游戏,在实践中观察增添材料是否能够激发并维持幼儿的兴趣;分析教师在增添材料创设游戏时会进入什么误区;探究有效的支持性策略来促进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发展。本着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与追根溯源的严谨科研态度,研究者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整合探讨。

(一)教师创设投掷游戏的误区

1.投掷游戏的创设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创设投掷区域游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预设过程。研究者认为理清投掷游戏中的概念元素,为创设投掷游戏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多教师在创设游戏时,都会查阅资料。寻找适宜的游戏内容。往往找到了某项游戏,就会按部就班。若是找不着,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所产生的。

2.盲目提供新材料,忽视游戏玩法的变化

研究者在创设投掷区游戏时,预设了一块供幼儿专门探索投掷投准方法技巧的场地,即只改变材料,不改变游戏玩法。而在周围创设自主探索区,即幼儿可以与同伴使用材料制定投掷游戏玩法。

通过研究者连续观察,尽管在投掷投准区提供多样化的投掷材料后,幼儿会被材料的新鲜度所吸引。但短时间又会转向游戏材料玩法变化更多的自主探索活动,有的幼儿甚至在活动中会自主生成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

3.没有辨析投掷材料对幼儿的价值

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发展数学量的关系与空间知觉。幼儿需要在投掷游戏感受投掷器械的轻重与使用方法,幼儿会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投掷姿势的探索。忽视材料,就是忽视对幼儿在游戏的投掷方向、角度、力度,动作的发展。

(二)创设投掷区域游戏的支持性策略

研究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投掷内容。这使得投掷区游戏的创设拥有独特性与创新游戏的可能。研究者逐层解析投掷游戏包含的元素,表明创设投掷区游戏拥有独特的内涵与价值。

1.投掷游戏的内容需要突破狭隘的投掷概念

投掷的概念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将手持的规定器械进行抛射并尽可能获得远度的运动项目。

《幼儿园各年龄段体育活动技能目标一览表》中明确表明投掷包括挥臂投掷、拍球、抛接等内容,且在实践中,研究者认为投掷可分为投和掷。另外随着幼儿的能力提高与游戏发展。双脚夹球并腿投掷也能属于投的范畴,而打保龄球,掷圈抛环,掷纸棒都属于掷的的范畴。即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作用于器械,令其产生一定的运动形式都属于投掷的内容。

2.重视投掷游戏的价值

投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很实用的动作技能,而且也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学前儿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投掷活动,可以增强上肢、腰、背部的肌肉力量。锻炼上肢部位的各个关节,提高其柔韧性,促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及视觉运动能的发展。

但由于投掷游戏的内容更宽泛,可以运用手、脚或者其他身体部分,根据游戏内容发展相应身体部位的能力,全身协调发力。更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

3.理清投掷区游戏材料元素

投掷区游戏材料的元素划分由投掷内容决定。在投掷区游戏材料中包含最基本两个元素,一是投掷器械,即幼儿通过身体部位例如手、脚操作材料进行直线或抛物线运动的材料。另一个是投掷目标物,即能够达成健康领域核心经验的的代表物,通常可能是以某一物如(呼啦圈、篮球框)或以某一线(距离5米远的长绳、高度2米的悬吊绳)

4.了解投掷区游戏材料元素的不同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在投掷投准区依次提供悬吊呼啦圈组、镂空图形布袋、悬吊镂空几何图形组作为投掷目标物,递增了沙包、纸球、海洋球、自制飞镖、手雷为投掷器械。

研究者针对投掷游戏中的两个材料元素投掷器械与投掷目标物分别进行思考,得出投掷材料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投掷目标物的难度层次性满足幼儿的挑战愿望,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

5.确定投掷游戏的开展形式

①单向起点目标式:设立起点线,操作投掷器械向投掷目标物投掷。

单向起点目标式的游戏分为固定目标与移动目标。固定目标,通常是不会轻易变动的目标(如投篮游戏)移动目标则是一直在变动的目标(如打战车游戏)该形式主要由于拥有起点坐标物,能够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②返向阵地对投式:分成不同阵营,凭借某种物体区分或隔开的对抗性质游戏。代表游戏是对扔手雷的红蓝军游戏。该形式有明确的角色阵营。游戏时往往比较激烈,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6.灵活变换投掷游戏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灵活变换投掷游戏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并非指幼儿一旦不感兴趣就更换材料。研究者认为专门进行一种形式的游戏,即使变换材料,玩法上没有从根本改变,也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

灵活地变更投掷区游戏的开展形式,改变了游戏的玩法,能调动幼儿的游戏兴趣。例如周期性地交替组织单向投掷与对投游戏。这省去了教师不断寻找新材料的时间,能够深入思考材料的特性与运用策略。

7.重视幼儿的游戏体验

在投掷游戏中,我们常看到幼儿跑到老师身边,高兴地说:“老师,我投中了5次”“老师,看我刚刚这样扔,扔进去了”由此表明幼儿更多集中在我怎么去扔,或者我又没有投中。因此,若幼儿自身投掷行为过程并没有改变,即一味改变游戏材料却没有改变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幼儿容易失去兴趣。幼儿更注重自身的游戏体验。

8.深入挖掘材料的价值

深入挖掘材料的价值,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及时支持或调整投掷游戏内容。

(三)构建核心经验下的主题材料系列投掷游戏

结合当前保护生态文明的国策下,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研究者决定将某一种或几种材料为研究对象,尝试进行如何巧妙运用材料,深入挖掘材料的价值的探索实践。

幼儿在游戏中解放自己的双手,制定自己的游戏的计划方案,全身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在探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纸筒的筒身高度不同、筒口大小不一,适宜幼儿的投掷投准活动,能够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投掷游戏。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初步利用材料特征开展投掷游戏。

研究者提供不同大小高度的纸筒,组合成纸筒三兄弟。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尝试投掷投准。在游戏中,幼儿乐于挑战,能够慢慢记录自己的投掷个数。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幼儿偏爱投同一高度的纸筒。究其原因是由于纸筒过于密集,几乎同距离的纸筒无法满足幼儿的挑战愿望。

2.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游戏。

为了满足幼儿的挑战兴趣,丰富游戏的层次性与趣味性,我们围绕纸筒开展了“三山游戏”,完全一样的三个纸筒相隔一定距离,组成一竖排的三座山。我还增添了飞镖、海洋球、手雷等投掷材料。有了不同距离关卡,幼儿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能够奋力投掷,一展自我风采。

随着游戏的进行,幼儿对纸筒进行了自由探索活动,他们喜欢跑到纸筒内进行打地鼠的游戏。一看到同伴朝自己丢纸球,就立即躲进纸筒掩藏自己的身体,不希望自己被器械打到。但是纸筒筒口对于幼儿身体来说,又不能完全遮掩住身体。

3.遵循幼儿兴趣深入挖掘材料特性,开拓游戏情境

纸筒筒身高度与幼儿一半身高相仿,那么如果把纸筒叠置,就能在幼儿面前组成一个遮挡物。顺着这个想法,引导孩子们开设了对战游戏,一名幼儿躲在纸筒后面,一名幼儿站在篮球场的白线上投掷。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但叠着的纸筒就像一个柱子一样呆呆的。幼儿身体两侧很容易暴露出来。

此时,我想到如果把纸筒侧过来,那么纸球、沙包、飞镖等投掷器械都能穿过纸筒,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把两个高的纸筒一组合变成炮筒的形状,其它的纸筒倚靠着炮台自然站立。这样“炮台堡垒”游戏就诞生了,凭借场地上的白线设置起点,一部分幼儿站在白线后向炮筒投掷投准,另一队幼儿保护维修好自己的炮台,将弹药打回去。

这个游戏有趣激烈而且很有操作感与情境性。防守的幼儿由于周围都是“墙”,减少了纸球沙包四散,节省了捡球的时间,更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纸球、沙包打到炮筒,炮筒就会脱落,这样守护炮筒的幼儿就会暴露在对方的射程范围,幼儿会赶紧修复掩盖自身。白热化的游戏频率,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4.总结纸筒玩法经验,形成主题材料系列投掷游戏。

小小纸筒变化大。有了侧身、俩俩组合、连接的各种玩法后,还能利用纸筒开展更多有趣的投掷游戏。如:纸筒结合纸板战车开设“纸筒怪圈”游戏、纸筒身上系上绳玩“打老鼠”的游戏、将纸筒叠置做成真人CS树林等。

知是行之成。创设核心经验下幼儿投掷区域游戏,不仅需要遵循幼儿的兴趣,提供幼儿多样、有层次的材料来满足幼儿的挑战愿望。更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对材料的操作,挖掘幼儿的后续游戏发展的可能。幼儿是游戏中的主体。在体育投掷游戏的创设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更改或增添材料,而忽略的材料的内在价值。我们应遵循幼儿的兴趣特点,深入挖掘游戏器械的特性,开拓幼儿活动中的游戏情景,形成核心经验下的主题投掷游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马滨海.健康领域核心经验解读与活动指导

[3]丁海东、周桂勋.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4]罗三春.创设多种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兴趣

[5]陈溪.妙用长板凳增强幼儿体质的实践和思考

[6]陈子芹.浅谈小班体育游戏材料的科学创设

 

首页     论文选登    李振宇:创设核心经验下幼儿投掷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