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榴萍: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规则意识之我见
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规则意识之我见
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 薛榴萍
【摘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想要顺利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除了良好的户外体育设施、充足的场地空间外,游戏中的规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规则可以保障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教师在活动中需要督促幼儿遵守活动秩序和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贯穿整个体育游戏中的规则,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促使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体育游戏 规则 意识 渗透
我国新课标《纲要》中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其中包含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为了确保每天都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幼儿在园的课间活动和上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教师均设置了合理的体育游戏以满足幼儿身体发育与锻炼的需要。
然而体育活动的自由性和分散性,难免造成教师顾此失彼而产生安全问题。幼儿园的孩子们处于较小的年龄段,爱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情绪不稳定,行为受情绪影响大,自控能力差,规则意识也会显得薄弱。孩子们在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中,经常玩得忘乎所以,缺乏自我约束力,给自身和同伴带来不小的影响甚至伤害。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活动中树立规则,并将规则意识渗透给幼儿,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能遵守规则,保持有序和安全。
在我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玩“跳伞运动员”的游戏时,有小朋友在告状:“老师,她推我”;玩“小青玩跳荷叶”的游戏时,听到小朋友又在告状:“老师,他没有双脚跳过去,他是跨跳的,他犯规”;在选择材料进行自主游戏时,也有小朋友告状:“老师,他把圈全部拿走了,我们都没有了。”甚至在举办的“亲子运动会”的活动中,也会看到家长和孩子为了取得名次,不惜犯规,无视游戏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跑就跑,集体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最基本的规则意识没有形成,又如何去强身健体呢?因此,体育活动中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对正常地开展体育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能发展幼儿各种基本能力,而且对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发展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不仅发展了孩子们的运动能力,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是如何来正确的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树立规则意识,促进其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呢?我们有意识的将规则意识贯穿于孩子们喜爱的体育游戏中。
1、体育活动中巧用标志,让规则在无声中渗透。
在我园体育研讨“勇救兔姐姐”活动中,幼儿尝试肩上挥臂的动作投掷悬挂物。在组织活动时,老师为了维持整个活动的纪律和秩序,往往会考虑到幼儿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的动作行为。
我们在活动中看到,老师在设计游戏时,巧妙的设置了投掷起点线,投掷距离的远近也是根据小班年龄段孩子精心设定。同时为了避免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出现拥挤的现象,老师将投掷线路分成了两路,贴上了标记,幼儿很有规则的在自己的路线上进行游戏。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通过活动中巧用标志,安全有序地进行游戏,使规则在无声中得到渗透整个活动环节。
2、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结合情境游戏来培养规则意识。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并且孩子们都喜爱带情境的游戏,体育活动亦是如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把规则嵌入在情境游戏中,则幼儿对体育活动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也简单易行。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如何设置游戏情境就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创建游戏情境来渗透规则意识。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游戏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例如在“趣玩轮胎”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加入城堡探险的游戏情境,通过每一段故事的引入,使幼儿在情境游戏中玩轮胎,根据信号作出反应。在教师说出每个信号之前,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们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孩子们能够耐心听完故事后并迅速作出反应;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则会被巫师抓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这种设定丰富的游戏情节,让幼儿意识到,在每一个游戏环节中应当遵守哪些规则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会出现不利于自己的结果,进而让孩子了解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规则意识。
3、教师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在孩子们玩“抢垫子”游戏中,只见五个孩子对着四个垫子犯了难,缺少一个裁判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裁判,于是我顺其自然的加入孩子们的游戏,让孩子顺利地进行。在此过程中,有的孩子规则意识较差,玩起来较随意;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有意违反游戏规则。在这些犯规的动作出现之后,教师暗示这些小朋友如何遵守游戏规则,并告知他们,老师是裁判,每个小朋友犯规裁判都要指出来。在经过几轮游戏后,犯规现象明显减少了。只要教师正确把握幼儿的动向,关注每一个幼儿,通过亲和的语言、眼神的激励,很快能把游离在游戏规则外的幼儿吸引回来。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是体育活动中常规培养的方向。
4、合理布置游戏场地,讲解游戏规则。
在每次户外活动前,教师都要认真布置好场地,让孩子们在布置好的场地里进行游戏。我园户外体育游戏采用的是混班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去的游戏区域,包括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投掷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场地划分,幼儿在区域内有序的进行游戏。区域的划分也呈现细化性,例如跑跳区也分为集体游戏区和分散游戏区,在规定的场地区域游戏,有利于孩子按规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在集体开始游戏前,老师先向孩子解说本次体育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孩子了解活动中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在讲解规则时,教师需要准确的表达清楚要点,保持讲述时合理的语速。在分散游戏的区域,着重体现孩子们对于辅助材料取放的规则意识,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也会对本次投放的材料进行介绍,可以适当加入趣味性的语言让幼儿记忆深刻。在为幼儿提供示范时,应亲自示范而不是走个过场,有利于幼儿之间轮流选取材料,避免产生因取材冲突而产生矛盾。
游戏场景的布置,能激起幼儿游戏的欲望,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游戏前的规则讲解,能让孩子有目的树立规则意识。在布置游戏场景时,我们也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投放及路线的设置。
5、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探索体育游戏中形成规则。
在体育活动中,游戏规则通常是由老师制定并告知幼儿,其实在一些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幼儿一起探索游戏的玩法,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例如,在“滑板小飞侠”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滑板接力赛的形式进行游戏,但是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交接时,两名幼儿接力时会忘记击掌,直接跳上滑板就继续游戏,或者是后一位接力的孩子跑到起点线前面去接过滑板,导致两队之间的比赛失去了公平性,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反而落后。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幼儿自己观察,为什么1队一直输,而2队一直赢呢?孩子们总结出2队有的孩子交接时不击掌,甚至超越起点线去接力。幼儿此刻意识到在游戏中应该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公平性。我引导幼儿一起商议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比赛公平有序地进行。这时,有幼儿提出,自己看过电视上的接力赛,运动员们会用一个接力棒;有幼儿说,“我看过足球比赛,比赛的时候会有裁判。”于是,我们决定试一试孩子们的提议,找来了接力棒,只有接到接力棒以后才能出发继续游戏,并选了两名裁判,来监督比赛时是否有违规现象。在调整游戏规则之后,犯规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孩子们的比赛也进行得更激烈了。
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探索者、实践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尝试 并作出小结,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让规则得以验证,从而让游戏更好地进行。
6、以奖励的方式督促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在体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们除了在游戏开始前向孩子介绍游戏规则之外,在活动中及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不断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圈圈乐”游戏中,大班八名幼儿相互合作将各自的圈圈排成了一直线的路径,一起商量制定游戏规则,玩起了单脚跳圈的游戏。幼儿共同商议游戏规则的行为,是一种自发性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幼儿培养合作行为的前提和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对于表现好的孩子,我们给予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孩子,我们给予惩罚,采用游戏形式不断强化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让孩子们知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遵守规则。
- 巧用音乐渲染氛围,让规则在音乐信号中自然形成
音乐在体育活动中热身阶段使用得较多,如果能在活动过程中将音乐用好、用妙,幼儿的激情就能被调动,能使幼儿充分地活动开身体,引入情境游戏之中。
在小班体育研讨“躲避大灰狼”游戏活动过程中,除了热身运动使用音乐之外,活动过程教师也巧妙的使用音乐。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玩耍时,使用了活泼、欢快的音乐,孩子们学习小兔子又蹦又跳,开心地玩耍。随即音乐变得深沉、恐惧,这是大灰狼出现的音乐信号,孩子们要迅速找地方躲避,即单脚站立在饼干罐子上,直到危险的音乐信号散去。听到这个音乐,孩子们迅速躲避,防止被大灰狼抓走。当重新恢复欢快、活泼的音乐时,孩子们又变作小白兔,开心地在草地上玩耍。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音乐的参与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接受活动的规则。因此,根据活动的进程和活动的需要巧妙地运用音乐,使音乐的节奏与活动的节奏、幼儿情绪节奏一致,就显得非常重要。
幼儿是各项体育活动中的实践者,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规则就像是无形的指挥者。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制定游戏规则,帮助孩子将无目的的“玩耍游戏”转化为“规则游戏”。培养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方法并不都是孤立的,将这些方法巧妙地结合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形成,能够更好地为幼儿开展各种形式活动,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因此,老师要培养幼儿树立起规则意识,搞好孩子的体育活动,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机体的适应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