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平衡区观察记录
区域体育活动观察指导案例
观察区域:平衡区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重点:幼儿对游戏材料(平衡板)的持久度
观察者:李静怡
观察对象:中班幼儿(4-5周岁)
观察时间:3月11日
观察记录:
大部分幼儿在活动开始时都走向了平衡板,有的一人独自玩,有的和同伴两人玩,有的几人凑在一起玩。过了十几分钟,四人原本玩集体游戏的幼儿走向平衡板区域,和玩平衡板的幼儿交流起来,又有几个孩子站在一旁看了几眼后,继续回去玩集体游戏了。玩了将近30分钟时,几个玩平衡板的幼儿趴在平衡板上看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休息不动了。
观察分析: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平衡板这个材料存在很大的兴趣,大部分的幼儿在活动开始时都想要玩这个材料。材料拿取轻便,正反两面均可放置于地面,体现不同的难易程度,同时像跷跷板一样的特性既适合幼儿独自游戏,又可以和同伴合作游戏。能力较低的幼儿独自一人或站或坐左右摇动来保持站在平衡板上的平衡。并且在游戏过程中持久度相对较高,在30分钟以后个别幼儿才出现趴在平衡板上休息不动的行为。
调整与反思:
针对上述情况我主动参与其中,拉着小朋友和我一起将手里的平衡板拼接成小路,小朋友都围了过来并且将小路接好,大家开始走起了平衡板小路。随后,幼儿开始尝试将平衡板小路进行形状上的改变。我将这次活动的情况进行拍照记录,为下次来进行游戏的幼儿提供提示和引导。同时适当增加了两块平衡板,满足幼儿的需要。
观察时间:3月12日
观察记录:
活动开始后,大多数幼儿走向平衡板活动区域,有的和昨天一样几个小伙伴将平衡板拼接成小路,有的单独玩,有的几人在一起玩自己喜欢的玩法。大部分幼儿会看昨天的的进行模仿游戏。活动进行十几分钟以后,小部分幼儿开始抱着平衡板追逐跑。
观察分析:
一部分幼儿昨天已经来玩过平衡板了,对于单一的平衡板游戏持久度有所降低,幼儿在失去兴趣之后就开始自主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追逐跑具有一定的刺激感,几分钟后部分孩子都去追逐跑了。
一部分幼儿今天刚来玩,对这个游戏还存在新鲜感。他们会先按照自己的玩法进行游戏,在满足了自己的游戏玩法之后,他们会根据照片尝试新的游戏玩法。
调整与反思:
幼儿的活动材料比较单一,不足以支撑他们保持游戏的持久度。所以在活动中我又提供了沙包、塑料圈、呼啦圈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可以边顶在头上或手持器械边玩平衡板。幼儿果然又重新产生了游戏的兴趣,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观察时间:3月13日
观察记录:
幼儿自由选择平衡板,会与同伴合作两人玩、几人同时玩,由于沙包、呼啦圈等辅助材料的加入,幼儿又开始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大部分幼儿在10分钟左右开始对辅助材料失去兴趣,转为开始探索平衡板的新玩法,十五分钟以后基本所有的辅助材料都被还回了材料筐,幼儿单独玩起了平衡板。
观察分析:
平衡板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深受他们的欢迎,相比较“静止”的沙包等辅助材料,幼儿更喜欢单独探索平衡板的新玩法,他们对于平衡板的兴趣更大一点。同时人数的变化也影响着他们平衡板的玩法。在增加辅助材料之后,幼儿人数明显增多。从一开始选择游戏到活动进行过程中,不断有幼儿新加入。同时对于辅助材料的选择,明显呼啦圈比较受欢迎。因为相对来说它可变化的玩法较多,同时一个圈可以满足两个幼儿同时多种方法的游戏。
调整与反思:
沙包等辅助材料对于幼儿来说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可以尝试提供皮球这类能动起来的辅助材料。让幼儿可以将玩皮球与平衡板结合,难度加大,这样,幼儿会更愿意尝试,且几人合作玩也有连接性。
小结:
幼儿对于活动材料存在一定的持久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活动材料,他们会进行反复的游戏。在提供辅助材料时,我们不可以盲目的提供,首先应该在幼儿充分探索主材的基础上提供,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主材互动,探索并游戏。其次,辅助材料的提供应该符合层次性,从简到难,根据幼儿的能力和需要逐步提供,而不是一下子都给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