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6-06 13:16:20

中班平衡区观察记录(姚碧娴)

2019/11/11 13:21:54

区域体育活动观察指导案例

观察区域:平衡区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重点: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观察者:姚碧娴

观察对象:中班幼儿(4-5周岁)

观察时间:9月17日

观察记录

平衡区中提供了长竹梯、短竹梯和轮胎,布置成长长的竹桥和短短的竹桥。活动开始后,琪琪、萱萱来到平衡区,开始走长竹桥,琪琪张开双臂,小心翼翼地踩着竹梯的两边慢慢地往前走,萱萱跟在她的身后。“琪琪,你走的好慢呀。”萱萱说。“我走不快。”琪琪回答。于是,萱萱跨下竹梯,来到另一条短竹梯布置成的竹桥处。“老师,看我走的很快的。”边说边踩着竹梯的两边,很快地走过了竹桥,“很简单啊”。琪琪还没有走完长竹桥,她身后已经跟着好多等待的小朋友。

观察分析

《指南》中提出幼儿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本次平衡区提供了长短竹梯和轮胎,让幼儿能平稳地走过架高的竹梯。活动中琪琪和萱萱都能两手侧平举踩着竹梯的两边走过竹梯。萱萱的能力比较强,能平稳、快速地走过竹梯。在通过长竹桥时,前面的琪琪走得比较慢,她没有等待,直接换了一条路线。可见,今天设置的材料对能力强的幼儿来说相对简单。琪琪的能力相对较弱,在通过竹梯时需要一定的努力,也导致了长竹梯处比较拥挤。

调整与反思

今天提供了两组平衡器械,一组是架高的长竹梯,一组是架高的短竹梯。大部分幼儿都能平稳地通过。但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提供的材料相对简单。而只提供了一组架高的长竹梯,导致长竹梯上的幼儿比较多,当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幼儿通过时会出现拥挤现象。应增加一组长竹梯,减少拥挤。同时增加一定的难度,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挑战需要,使提供的材料更有层次性。

观察时间:9月18日

观察记录

今天提供了两组架高的长竹梯和一组架高的短竹梯。短竹梯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需要幼儿跨过。活动开始后,几个小朋友来到平衡区走短竹梯,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很快便走完了。于是,我又将短竹梯间的距离稍稍增长。倩倩来挑战,她伸开双臂,跨上短竹桥,走到第一个缺口处,伸出一只脚跨了过去。倩倩继续往前走,走到第二个缺口处也成功跨了过去。来到第三个缺口处,倩倩伸出脚试了试,见距离比较长,便停了下来。身后的睿睿说“你快走啊,我没地方站了。”倩倩便挪了挪身体,侧身跨上了第三座短竹桥,晃了晃身体又站住了。“我差点就掉下去了”,倩倩对着旁边的睿睿说。之后,倩倩又走了好几次,走得一次比一次平稳。

观察分析

今天的活动增加了一组长竹梯,减少了拥挤。同时拉长了短竹梯之间的距离,一开始的距离比较小,对幼儿来说并没有挑战性,因此,很快便失去了兴趣。之后,我尝试将距离拉大,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幼儿在活动时有了一定的挑战性。活动中,倩倩能主动尝试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能积极思考,找到通过的好方法。

调整与反思

没有挑战性的材料,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经过简单的调整,增加了器械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层次性。在下次的活动中,可继续尝试改变材料不同的摆放方式,增加层次性以适应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观察时间:9月19日

观察记录

今天在平衡区中改变了短竹梯的排列方式,增加了转弯,并在竹桥的起点和终点增加了两个斜坡。好多幼儿看到竹桥的变化,纷纷来挑战。他们一个跟着一个从起点处走上斜坡,有的踩着竹梯的两边走,有的踩着竹梯中间的横杠走。走到竹桥的连接处时,一个幼儿跨下来踩到地上再跨上第二个竹桥。另一个幼儿忙说:“不行不行,要跨过去的,你掉河里了。”当走到转弯处时,好几个幼儿尝试了好几次,不敢转身跨上另一个小竹桥。活动中,只有少数幼儿能够在转弯处转身跨过。

观察分析

改变了短竹梯的摆放方式后,很多幼儿都来走短竹桥,有很高的挑战欲望。有了昨天的锻炼,大部分幼儿都能在竹桥的连接处跨过去,并保持身体的平衡。但在转弯处,由于又要转身又要跨越,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成功跨越的幼儿不多,大部分幼儿还是先踩到地面上再走上竹梯,难度过高,不适合中班幼儿挑战。

调整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要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身体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在一定高度的竹梯上转身跨越对中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材料的摆放时不能一味追求挑战的难度,应及时调整。可以在转弯处增加一个轮胎,或者将转弯处的两组竹梯靠拢,降低难度,增加挑战的成功性。

小结:

本周的活动我们根据《指南》中提出中班幼儿能在较低矮的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这一目标,用长短竹梯和轮胎架高,形成长短不同的小桥。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小桥,尝试在竹梯桥上平稳地走。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应关注到幼儿的差异性。从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入手,提供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地需要。短竹梯小桥从连续到断开再到转弯,有了不同层次的变化,幼儿也在不同层次的游戏中不断探索平稳行走的方法,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首页     观察记录    中班平衡区观察记录(姚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