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6-06 13:16:18

小班走跑区观察记录

2019/1/8 11:03:17

区域体育活动观察指导案例

观察区域:走跑区

观察地点:外操场跑道

观察重点:材料的适宜调整,引发幼儿不断参与运动的兴趣。

观察者:  蔡  玲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3.5周岁)

观察时间:2018年10月15日

观察记录

幼儿自由站成两排,手抱着或背着玩具娃娃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踩在单根绳子上,外八字一步一步轮流行进走过绳子,一段小跑,走过反过来的塑料跷跷板(比较平稳),s形跑过一段距离,走过、跑过或者跨过有间隔的沙袋上,沿着箭头的标志,抱着或背着玩具娃娃返回。

观察分析;

游戏刚开始小朋友们兴趣还是挺高的,走的花样也挺多的,如垫着脚尖走,蹲着走等等,经过三轮游戏,幼儿对游戏熟悉后,运动的积极性明显没有刚开始那么带劲,部分幼儿开始有点懈怠了,手持玩具娃娃边走边甩着娃娃,走走停停,甚至有的幼儿把玩具娃娃放在器械上拖行着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有所下降,个别小朋友还一直在喝水,不高兴参与游戏。

调整与反思

结合幼儿活动情况,以及现场幼儿对运动技能的掌握,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特点,对材料设置进行调整,挖掘材料的功能,增强材料设置的难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把单根绳子换成平行的双根绳子,塑料跷跷板设置成一块板平放另一块跷跷板放间隔摆放。沙袋竖着间隔平放,通过材料设置方式的改变,增强运动难度,激发幼儿运动挑战难度欲望,增强运动的兴趣。

观察时间:2018年10月17日

观察记录

幼儿手持玩具娃娃自由地分成两对站成两排,幼儿手持或背着玩具娃娃,双脚分开,分别踩在左右连根绳子上,一步一步向前移动,一段小跑,走过跷跷板,在跷跷板上,幼儿一脚踩在板的一头板马上翘起来,另一脚踩压住翘翘板,走过跷跷板,s形跑过梅花桩,双脚小心翼翼地踩在竖放的沙袋上(沙袋踩踏的面比较狭窄),转弯箭头处快跑返回。

观察分析

第二次游戏材料设置较第一次难度提高了很多,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一直都很小心,特别是踩跷跷板的时候,跷跷板很不平稳,个别幼儿都不敢走,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才能完成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还是很快地完成游戏,嘴里还说一点都不难,特别是时馨雨、周芯羽等幼儿,对他们来说游戏的难度还没有达到极限,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运动欲望。

调整与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提供的材料,游戏设置的场景,游戏的难度都是一样的,对于运动能力存在差异的幼儿来说,一刀切,对每个幼儿都是不适宜,不能满足他们的运动能力,充分挖掘幼儿的运动潜力。在活动中一组提供的是预设的游戏设置。另一组提供沙袋、跷跷板、绳子,装水的瓶子以及玩具娃娃,梅花桩等运动材料。

观察时间:2018年10月18日

观察记录

一部分幼儿在预设的游戏设置情景进行运玩具娃娃的走跑游戏。另一部分幼儿自由结合,在老师的引领下,尝试进行材料的重组设置。幼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边商量边摆放材料,他们把沙袋间隔地放在绳子上,跷跷板和梅花桩组合在一起,把瓶子间隔摆放。他们在自己的设置的游戏情景中走走跑跑,很开心,运动中还在边运动边调整场地。运动系数不断地提高,随着游戏的推进,幼儿的积极性持久性有了明显提高了。

观察分析

在整个游戏中,将根据上一次幼儿运动情况,将游戏分成两组,一组预设(游戏设置、难度、游戏情景都和昨天一样。另一组是自由组合组,通过分组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运动的需求。通过观察发现自由组合的一组幼儿运动的参与性、积极性、持久性明显高于预设游戏。通过观察发现材料设置一组的幼儿活动积极性明显没有材料的重组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高,

调整与反思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幼儿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自由组合,大胆创新,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充分挖掘材料的多种有趣玩法,利用材料的多种功能,激发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延长幼儿游戏参与游戏的持久性。

小结: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凡是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投放颜色明亮耀眼、外形夸张逼真或简单易掌握的材料选择都会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踩绳子的游戏中通过三次材料的不断调整,幼儿在活动中随着游戏材料的不断调整,每次的活动都会给幼儿带来全新参与的内容,积极性一直持续。所以跨区域体育游戏材料的拓展,合理的投放、递增以及形式的创新,会使简单地走跑游戏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首页     观察记录    小班走跑区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