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平衡区观察记录(朱瑛)
区域体育活动观察指导案例
观察区域:平衡区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重点:教师的指导
观察者:朱瑛
观察对象:明明、涵涵(7岁)
观察时间:12月6日
观察记录:
今天的游戏中涵涵对“凳上跳”特别感兴趣,她说:“我跳绳很厉害的,我能跳很多呢!我要来凳子上跳跳看。”说完,她站在平衡凳的中间跳起来,只见她跳了一次,然后看看脚下的凳子又跳了第二次。一旁的明明看到了说:“我会。”于是我对涵涵说:“你让明明试试可以吗?”涵涵说:“好的。”于是明明站上去,勇敢地挥动绳子,可是刚跳一下就从凳子上掉下来了。他哭了。
观察分析:
涵涵和明明都是运动能力很好的孩子,因为没有成功所以导致有挫败感,老师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如果不成功可以帮助幼儿分析原因。比如站在凳子上跳绳需要注意的是什么,站在平地上跳绳和站在凳子上跳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多从语言和行动上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调整与反思:
一开始在平衡凳上跳幼儿会有些害怕,所以可以先降低难度,站在平衡凳上单手挥绳,或者在较矮、受力面积较大的平衡物上跳绳。
观察时间:12月7日
观察记录:
今天游戏一开始,涵涵看到有五彩的泡沫垫,脸上立刻露出开心的笑容,她跑到泡沫垫上面,拿起绳子就跳,这次她没有害怕而是很连贯地跳绳。明明在平衡凳上先单手甩绳跳,他一边跳一边对我说:“老师,我这样就会了。”我对他点点头,说:“很棒,现在能不能试着真的跳绳呢?”只见明明红着脸,不情愿地走下来,他也在旁边找到了一块泡沫垫跳起来。
观察分析:这次提供了相对简单安全的泡沫垫,让幼儿放心大胆地在上面跳绳,先让他们从简单的物体再过渡到难的材料上。泡沫垫是受力面积比较大的物体,这次提供了更多的平衡材料选择,让幼儿有从易到难的进入,有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合幼儿的发展。
调整与反思:
泡沫垫的不足之处就是太软,孩子们跳的时候会出现跳着跳着就中断的情况,可以提供稍硬材质的木块或者大型积木。
观察时间:12月8日
观察记录:
今天的游戏还是和昨天的一样,只见涵涵选择了一根跳绳然后跑上了平衡凳,她开心地跳着,明明在旁边看到了,也想上去,可是一张平衡凳上只能站一个小朋友,于是涵涵对他说:“你可以到旁边的椅子上跳啊。”话还没说完,她就一脚踩空掉下来了。这时鲁明朗哈哈大笑。
观察分析:
经过几天的游戏,孩子们已经熟练掌握在平衡木上跳绳的方法了,并且能够用于尝试,遇到挫折也不会害怕。
调整与反思:
可以增加些辅助材料,让幼儿在游戏时有多种选择,且可以让幼儿尝试多种不同的玩法。教师在尝试鼓励幼儿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小结:
体育游戏属于规则性游戏,这意味着从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的制定到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教师施加一定的指导行为。虽然大班幼儿的体育游戏比中、小班幼儿的体育游戏更具有自主性及目的性,但仍需要教师将运动、游戏、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体育游戏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