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2020年6月观察记录
中七班区域体育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区域:钻爬区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重点: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行为
观察者:朱燕
观察对象: 中班幼儿(坤坤)
观察时间:6月9日
观察记录:
早上体育活动刚开始,坤坤就和几名幼儿搬来轮胎和梯子,两个轮胎叠在一起,叠两组,坤坤搬来一个梯子,架在两组轮胎上,她说:“小桥搭好了,我们去玩吧!”坤坤排在最前面,手脚并用地从“小桥”上爬过去。坤坤边爬边说:“这个太简单了,把梯子拿下来,再放两个轮胎,”很快高一层的“小桥”搭好了,小宇双手叉腰:“开始吧,”小朋友们有点挤,坤坤说:“别挤,排好队,要保持一米的距离。”小朋友们排好队,有序地通过,这次坤坤没有玩站旁边在看。上去的时候有几名幼儿试了好几次才爬上去,小辰通过“小桥”时双手紧紧地抓着梯子的两边,眼睛看看前面看看下面又看看后面,停滞不前,造成了后面“堵车”,坤坤走过去着急地说:“你快点呀,大胆一点,我扶着你,”坤坤抓着那名幼儿的一条胳膊,小辰在坤坤的“保护”下速度加快了些,但是下来时又遇到了麻烦,跨出左腿又缩回去,又跨出右腿再缩回去,再跨左腿时坤坤说:“坐在轮胎上,往下跳”,但是小辰没有听坤坤的指挥,又把左腿缩回去了,坤坤说:“你等会儿,”只见坤坤又搬来一个梯子,一端架在轮胎上,“下坡”的路造好了,看着他的同伴从刚建好的“下坡”路上下来,她得意极了,大声喊道:“谁再去搬个梯子来,放这里,”小宇很快就搬来一个梯子,照着坤坤的要求搭好,孩子们有序地通过了小桥。孩子们很激动,都想通过这座新的“小桥”,于是孩子们玩得更起劲了,虽然出现了拥挤,但最后还是互相谦让有序通过。
分析与反思:
坤坤是一个喜欢思考、喜欢探索的比较外向的女孩子,她的创新就来自认真的探索和细心的观察。《指南》中社会领域中提到:愿意与人交往,关心尊重他人。坤坤正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帮助同伴,保护着同伴。当看见同伴“下坡”遇到困难时,坤坤又在思考“该怎么办”。《指南》中科学领域中提到:亲近自然,喜欢探究,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紧接着就思考“该怎么办”,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坤坤想到了搭一个“下坡”的路,当他看到同伴从他刚建好的“下坡”路上稳稳的下来时,他很得意,很自豪,这正是《指南》中科学领域中所提到的: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指南》中艺术领域中提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小桥”上坡下坡这些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坤坤正运用这些生活经验,和他的同伴们用轮胎和梯子在进行着艺术创造和表现。
调整与优化:
整个游戏过程中,坤坤小朋友都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较强的自信心,他的同伴们都能自觉地服从她的领导和指挥,他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就注重发挥同伴的榜样效应,用同伴的力量影响同伴。探索就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主、自发地发生一些行为,并在观察、思考、尝试中,将这些自主、自发的行为优化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这就是成长。这些成长并不是我们直接传授的,而是幼儿自身习得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创造可探索的机会、渲染可思考的环境,让幼儿在我们创造的仙境里不断成就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观察时间:6月17日
观察记录:
今天体育游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什么小动物是有各种不同爬行姿势的,孩子们说,解放军叔叔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所以会爬,小乌龟、小虫也是爬的,于是,我通过投放不同的材料彩垫、长椅、小山洞、梅花桩等来提示孩子们分别采用什么爬行方法。
坤坤说:“小乌龟背上有一个龟壳。”孩子们纷纷从体育角拿来了呼啦圈,双手套进去背在背上。另外几个孩子搬来了小山洞和长椅、梅花桩,爬行游戏正式开始了,只见坤坤手脚着地,慢慢地低下头,身体往下压,钻过了小山洞,他抬了一下头,控制好身体,慢悠悠地爬过梅花桩。小宇说:“我们来当解放军叔叔去完成任务吧!”坤坤玩了一圈以后,把呼啦圈拿下来,他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解放军是这样爬的。”一边说一边匍匐着蜷着身体有模有样的向前爬。还有的孩子侧着爬,有的仰着爬。
分析与反思:
我们的钻爬区有了乌角爬、匍匐爬、手脚爬,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进行不同爬行方式的练习。通过不同材料的投放,给予孩子不同的暗示,就是怎样使用不同的材料采用哪种运动(爬行方式)。其次,孩子之间在运动能力上的差异性,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丰富材料,幼儿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取适宜的材料进行运动。
调整与优化:
要在有限的钻爬空间里,发展孩子的各种爬行动作,下一阶段我们可以提示幼儿在摆放物品时注意宽度、高度,提高幼儿爬行时的难度。通过丰富活动材料的操作,提高幼儿钻爬游戏的兴趣,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观察时间:6月22日
观察记录:
孩子们进入场地后,幼儿三三两两开始搭建了,有的用单梯和轮胎搭了轨道,有的用轮胎搭路,搭好后开始在上面玩起来。这时,坤坤的做法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用一个轮胎当作跷跷板,玩了一会,他发现底座不行,小朋友坐上去翘不起来。这时,小宇走过来说:我们去找小齐帮忙,他上次搭过的。他们找到小齐说:“小齐,我们的跷跷板翘不起来,请你帮我们弄一下。”小齐放下手中的轮胎,走过来看了一下说:“一个轮胎太矮了,弄高一点就能翘起来了。”说完他跑过去推了一个轮胎过来放在单梯下面,又叫两个小朋友去推两个轮胎过来。最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吧三个轮胎叠在一起,然后把单梯架放在上面,跷跷板终于能翘起来了搭好后孩子们开心的玩了。
分析与反思:
坤坤懂得遇到困难借助别人的已有经验来获得帮助,在游戏中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语句表达也较完整,最后同伴们找到问题所在,能自主解决问题。游戏结束后,我拍摄了一些照片,我选取了一些照片放在电脑中,让幼儿交流并分享游戏经验和情感体验,并捕捉亮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
钻爬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通过活动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长椅、轮胎、竹梯、梅花桩等),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大多数孩子能友好地与同伴协商游戏玩法,我们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量与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难度,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保证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每个孩子在快乐的运动中获得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