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梦芸2020年6月观察记录
观察区域:走跑区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重点: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交往
观察者:吕梦芸
观察对象:小何(4岁)
观察时间:6月15日
观察记录:今天的游戏是“抓尾巴”,在我介绍玩法之后,我让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两人一组开始玩。别的幼儿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并开始了游戏,而小何却站在那里不动。我发现后就走过去,问:“小何,你怎么不找你的好朋友玩游戏呢?”听完我的话,它两只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没有说话,且一动不动。我又问:“你怎么啦?不想玩吗?”他摇摇头,“没人找我玩……”“哦,是吗?你想和谁游戏你就去主动邀请他,你再试试看,好吗?”这时,我让包包小朋友去找他一起玩游戏。他看看我,不说话,我微笑地看着他给他鼓励。没一会,小何已经融入到游戏中去了。玩的很开心!
分析与反思:《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教师的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小何她在交往方面缺乏勇气,很是被动,内心的需要和希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对她的点头和微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他在交往方面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去主动和别人交往,在这方面她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和爱。当别人主动找他玩时,他就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玩的很开心。但让他主动找小朋友玩,却很难迈出这一步。她可能还没有形成主动找小朋友交流的意识,也许是因为长期在家独自游戏,没有掌握与小朋友交流的方法,导致交往能力较弱。
调整与优化:教师可以给小何说说投入游戏后所带来得愉悦感觉,之后再鼓励他去主动的去参与,给他支持和鼓励。并在以后游戏过程中多让幼儿以强带弱,相互配合,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小何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小何会主动地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乐意融入到集体中去。
观察时间:6月22日
观察记录: 今天的体育活动场游戏,我将轮胎和平衡木等组合,变成了一个长长的小路,孩子们看到了都迫不及待地想去挑战了。小何也排到了队伍里面,不过他走了一会,突然站着不动了,低头看着地下。原来这里一段的缝隙有点大,他有点不敢走。于是我走到他的面前问他:“你怎么不走啦?”他低头并没有回答我,我继续说:“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出来,大家都会帮助你哦!”他抬头看了看我,指了指地上的缝隙,“我不懂你的意思,可以大声说出来吗?”我明知故问到。“这里太空了,我不敢走……”小何轻轻地说。“大家帮他想想办法!”“可以放个梅花桩呀!”晨晨说到。放了块梅花桩后,小何很快就走过去了,于是我对他说:“以后遇到问题可以向大家求助,我们都会帮你的。”小何点了点头。
分析与反思:小何平时就比较内向,动作的发展能力比较缓慢,遇到困难时也不会主动求助,而是一个人静静地呆在那里,这需要老师平时的关注和指导,也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地正面鼓励与培养。
调整与优化:尊重幼儿的能力差异,可以再摆放一条比较简单的路,让幼儿自己选择。简单的走成功了再去挑战困难的,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小何与他人、老师交流,告诉他遇到困难时向他人求助。
观察时间:7月1日
观察记录:今天的游戏是背萝卜,需要两个小朋友背靠背夹住沙包,手挽手走到终点。当我示范完之后,大部分小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跃跃欲试夹住了沙包,还剩几个内向的小朋友则站在原地面面相觑。小何也不例外,但他并没有像从前一样低着头不管不顾,而是在东张西望。最后他向我投来了寻求帮助的目光,我并没有马上帮助他,而是让组好队的小朋友们练习一下。然后我说:“剩下的小朋友接着组队啊,游戏马上就要开始啦!”小何看着组队成功的小朋友,眼中想玩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他拉起了旁边蓁蓁小朋友的手,轻轻地说:“蓁蓁我们一起玩吧!”蓁蓁开心地点了点头。
分析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提出“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同伴,经过一段时间老师的引导,小何已经比之前进步了很多,迈出了主动交往的第一步。
小结:体育游戏既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满足了幼儿爱游戏的特性,幼儿只要在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同伴一起玩,联合玩。教师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体育游戏除了能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还能能很好的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