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投掷区观察记录(孔瑞敏)
区域体育活动观察指导案例
观察区域:投掷区
观察地点:户外篮球场
观察重点: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教师介入的适时性
观察者:孔瑞敏
观察对象:轩轩(4.2周岁)
观察时间:2019年10月10日
观察记录:
游戏开始几个孩子自主选择了一起在玩球,他们把塑料球一个个都扔到了吊在半空中的网里,当球全部扔进了之后,他们都很开心的笑了,还想继续玩,可是球都在网里,地上没球了,于是他们几个走到网下,用力向上跳着,想去拍打球让它下来,可是跳了几下还是碰不到,他们都放弃了,选择了其他的运动活动,只有轩轩还坚持跳着。他个子比较小,网的高度又稍微高了一点点,他怎么跳都还是碰不到,他看见我没有寻求我的帮助,反而一个人往“梅花桩”那里走去,我以为他也放弃了去选择其他活动了,没想到只见他将两组“梅花桩”垒在一起,把小球一个个取了出来,孩子特别开心,又开始了他的“投篮”。
观察分析:
一开始孩子们对这个“投篮”的活动很有兴趣,但是中途相继离开,可是网的垂吊高度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高了,当孩子们几次尝试跳起来去拍球没有成功时,玩球的兴趣减弱了,于是他们选择了放弃。只有轩轩还在继续努力,可是他仍然拍不到,这时教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选择了继续观察、继续等待。
调整与反思:
给幼儿投放的器械高度要适宜小班幼儿的身高和他们的弹跳能力。两个网的高低应不一,低点的网可让能力较弱和个子矮小点的幼儿尝试,高点的网可让能力较强和想挑战“高难度”的幼儿进行,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感,更能保持对这个活动的兴趣。请轩轩分享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大家看看他是如何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将个别经验变成集体经验,并鼓励积极动脑这一行为。区域活动内容一定要以幼儿年龄段发展水平进行设计。
观察时间:2019年10月15日
观察记录:
今天孩子们依然是玩打怪兽和滚球击打保龄球,其他班的孩子来了以后,我照例讲了一遍游戏方法与规则,就让孩子们自选区域活动了。一会儿就听见轩轩再喊:哎,你你要站到皮筋后面才可以扔的。又过了一会儿,轩轩来告状:老师他们犯规,我提醒了还不听。
观察分析:
轩轩是新来的小朋友,平时他都没有讲话声音的,只有用行动说话,今天他的表现可圈可点,我及时表扬了他,也和他一起再次强调了游戏规则。本次活动加入了其他小班的孩子,我也是按照以往的活动方式,在做完准备操后简单讲解活动的相关事项,就请孩子们开始游戏了。这次活动中几乎每个点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无法很好的站在投掷线后面进行投掷,孩子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投靶中出现了孩子没有把沙包投在靶上的现象,打保龄球的孩子还未摆放好“保龄球”就迫不及待去打。
调整与反思:
这次活动是老师疏忽了,自认为孩子对游戏很熟悉,把游戏规则简单的说了一遍。但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单靠语言讲解游戏规则还是太模糊了,也容易让孩子在聆听过程中产生消极等待现象。也有可能是老师设置的起点不是很清晰。以后在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还是应该自己进行示范或请幼儿进行示范,对新游戏有个传授过程,对玩过的游戏也进行了巩固,以直接展示的方式也许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更能让孩子清楚地了解游戏规则,让游戏能够顺利进行。
观察时间:2019年10月22日
观察记录:今天活动区的孩子们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他们玩好一圈后,拿起球对准小路上的障碍击打起来。轩轩拿着击球棒开始挥挥,兴奋的不得了,将棒棒想成其他的玩具进行游戏,如:拍打等。
观察分析:孩子们对活动内容已非常熟悉,赶球绕障碍,可能对他们有点难度,或许出现了厌倦的现象。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对击球棒展开想象,探索新的游戏方式了。
调整与反思:在循环完成赶球任务后增加一个活动内容,设置一个击打的目标,让孩子在最后环节击打目标。提高控制能力,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让能力强的孩子认为有挑战性。
小结:
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没有急于介入,给予了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没有后面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这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