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来源:刘潭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14 12:37:00

胡晶晶+2020年6月观察记录

区域体育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区域走跑区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重点在托物走平衡练习中自选材料并发展材料使用上的自我调整主动性

观察者胡晶晶

观察对象辰辰(5岁)

观察时间2020.6.18

观察内容今天在运动区投放了几种不重量的沙包,有大的,有小的,有重的,也有轻的。有些形状是立体正方形可以站起来的,有些沙包则软绵绵的完全只能摊放。在游戏前,我让孩子们观察了这几种沙包的不同,让他们说一说形状,放在手里分别掂一下,感知下它们的重量。辰辰取了一个立体的沙包。取了个勺子站在边上自己探索了起来。立体的沙包很轻,辰辰没走两步,她就把沙包晃动下来了。她捡起沙包之后,又将沙包放回了勺子继续尝试。但是由于她的平衡性不够,总是走两步就掉了下来。于是她把这个沙包放回了筐内,重新换了一个别的沙包。这回,这个沙包稳稳地没再掉下来。

观察分析孩子们每次对新材料的投放都是非常关注的,特别是一些与他们生活中有关联的或者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材料,都能激发出他们非常大的体验兴趣。对于托物运物游戏,孩子们在感知经验上也是较为熟悉的。但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用木勺来运物,孩子们既感到新鲜又觉得好玩。特别是投放了不同的沙包作为承运物后,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他们在选择材料上,根据自己喜好来选择,并且有了自己的体验想法。在尝试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整转换材料,有了自我协调解决的意识。

调整与反思在孩子们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的经历。而且孩子们在总结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上都会有自己的心得和体验。有的孩子在口头上未必能完全表达清楚,但是他们会用行动去自我感知和摸索,从而找到能更好去进一步体验的方法和经验。因此,不同的材料投放,也有了层层递进和难易区分的意义,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了更多的尝试。在不断地尝试中得到协调动作的提升和平衡能力的加强。

观察时间2020.6.23

观察内容今天依然是练习托物走,这次投放的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块。主要是引导孩子尝试将积木块以不同的角度站立在勺子上,并在移动中不掉落。由于每块积木的着力面积不同,因此,这些辅助材料也让这个游戏有了更多的可玩性和探索性。在示范过以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探索和尝试。孩子们有的将三角形积木站立了起来,有的则将条形积木竖放在勺子上。而辰辰则拿了一块拱形积木,以拱门的站立方式稳稳地卡在了勺子上。玩了不久,他又把积木的弯形部位反置着了过来,这个动作无疑又给他自己增加了难度。没一会儿,积木便掉了下来。

观察分析在观察中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一直在模仿跟随着他人。就象我们示范过后,他们也会跟随着老师拿取物品,没有太多的不同选择。这个也是小班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经过鼓励和提示,还是会有一部分孩子有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想法。这些孩子在整个游戏探索中会不断尝试和探索,也很快迭出了不同的想法。

调整与反思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的运动能力特点,依然是模仿为主,自我探索的能力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才能开始有初步的启动。他们探索的主动性必然是在示范或引领下进一步完成的。那么在引领之后,如何再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就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了。我们在本着遵循孩子运动年龄特点的渐进原则上,引导孩子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主动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探索欲望,从而在主动学习上有更多的创造性。

观察时间2020.6.28

观察内容今天根据游戏的进一步深入和内容丰富性填充,我们将纸球投放了进来。这个纸球没有做过胶带包裹处理,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揉捏形成了球状。这样制作的好处是,让球体站立在勺子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也让小班的孩子在平衡练习中更加有成功的几率。辰辰一开始选择了一个红球,轻轻地把它放在了勺子上,他的头和颈部都微微缩着,小心翼翼地向前走着。他凝神屏气的样子显得格外的小心。成功将“药丸”(纸球)塞入“小猫”嘴里后,他又跑回去换一个颜色的纸球,继续进行“喂药”。他每一次的折返,都换了不同的颜色,直至所有颜色都被运送过,才开始了颜色上的重复选择。

观察分析在游戏的一开始,我们就出示了表征记录表。这是一张让孩子根据运送“药丸”的颜色来记录自己运送过程的表,运完后就在相应颜色的圆形旁边打上勾。孩子们在记录过程中,都能较好地将自己的操作轨迹显现出来。辰辰对颜色的分类掌握得很好,记录得很仔细,也很正确。

调整与反思记录表是在活动的后期推进中延伸而来的。它让孩子的运动轨迹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清晰反馈。孩子可以从游戏中掌握平衡技巧的同时,也更好地发展了分类感知和主动记录的意识。并且也从另一个角度自动引导了孩子去主动选择不同的颜色的材料,也让老师的口头引导有了新的辅助转换方式。

小结: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年龄特点的限制,会让他们在选择材料上有很多的被动性,类似于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模式。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发展孩子探索的主动性,长久以来,游戏活动中材料选择的自主性、有效运用性都是我们一直探讨中的问题。对于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我们关注的同时也要注意有目的性地推进引导,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模仿中有了新的创造力,形成初步的成就感。成就感的体现,也会激发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动力,从而在自主性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活动中,老师是引领者,但也是旁观者,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指引,因为我们太多的参与,反而会让孩子失去更多的自由摸索的能力。就比如选择材料,我们大可以将材料放在那里,不作太多的指导性示范,因为示范的突出性,也会让这个材料更具有突出性,从而让小班孩子在选择上有意识地形成单一性。如果示范,你可以将多种材料一并作个简单的示范,有意识地将个别材料不作个别突出,这样也避免孩子在使用材料上作出单纯性的选择。

首页     观察记录    胡晶晶+2020年6月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