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2020年6月观察记录
小班区域体育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区域:投掷区
观察地点:体育游戏场
观察重点:如何促进幼儿的投掷游戏兴趣
观察者:李振宇
观察对象:小武3-4岁
观察时间:6月22日
观察记录:今天,孩子们用纸球和小椅子玩起了救火队的游戏。孩子们把椅子摆成一排,在椅子上贴上了“火苗”,为了防止自己被火苗烧伤,全部躲到了桌子后面,手持“水袋”向着火的椅子投去。“哒哒哒……”纸球击中椅子的声音不绝于耳。孩子们接连喊道:“老师,你看,我打中着火的椅子了。”“老师,我也打到了。”孩子们完成了游戏很开心。这是,小武走过来对我说:“老师,这游戏很简单。我们把椅子分开一些好吗?”我肯定了小武的方法。只见小武和小杰把椅子分了开来,孩子们看见了都跟着这样做,椅子被摆得三三两两,看上去杂乱……
分析与反思:《指南》语言领域指出,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和动作。游戏中,孩子们将火苗直接贴到椅子上,创设了救火的情境,调动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但直接将纸球投向并排的椅子,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孩子们提出了分开椅子,来加大投掷的投准难度。
调整与优化:为了充分给予幼儿创设游戏环境的机会,教师将场地的摆放交给了幼儿,起先游戏效果不错。而后,孩子们提出游戏很简单,需要分开椅子,表明孩子不满足现有的投掷难度,对此失去了兴趣。幼儿自主摆放椅子杂乱,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和同伴结合以往的游戏经验一起探索椅子的摆法,或是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
观察时间:6月23日
观察记录:今天,孩子们尝试将四张同样摆放的椅子不同朝向拼合在一起,造出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房子,然后将“火苗”贴在房屋的中央,孩子们需要站在安全的警戒线后面,用“水袋”投向不同的“火苗”来灭火。孩子们按照规则,手握纸球开始投掷。扔完一个,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走到箩筐中再拿一个。奇奇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能投其他的屋子吗?”我说:“当然可以。”孩子们自由地在场地中穿梭,选择自己想要救火的地方。一会儿,我看见天天那聚集了好几个孩子,听他们在争论:“这边很挤,我没有地方游戏了。”小杰说:“可以让天天去其他空的地方玩。”我鼓励天天尝试其他的救火场地,同时提出看看旁边有没有空的地方,先到没人的地方游戏。
分析与反思: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救火的游戏兴趣浓厚,可见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形式影响着幼儿的游戏兴趣。《指南》指出,3-4岁幼儿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游戏中,孩子们能够遵守约定,一个个拿纸球当作“水袋”投掷救火。在游戏过程中,像天天这样内向的孩子只会在原来的地方定点游戏,教师应该及时做引导。且幼儿在场地中穿梭,因为没有创设合适的引导路线。
调整与优化:教师可以递进游戏情境,和幼儿一起讨论救火路线,救火装备与制作路标等。教师还可以在利用图示、地标等来提示幼儿不能一个救火场地不能聚集很多人。
观察时间:6月24日
观察记录: 今天,教师准备了一段警报救火的音乐。幼儿听到警报声后出警,展开救火行动,当音乐停止,立即回到桌子后的安全区。起先,孩子们利用椅子摆出了各种各样的房屋,贴上“火焰”,并在房屋之间的通道贴上了“路标”--箭头表示方向,X表示禁止通行。场地结束后,孩子们躲在桌子后面,听到警报声后,幼儿立即拿起了三个“水袋”冲向着火区域,肩上挥臂投向着火的房子。只见小武闯进着火区域,左右观望了图标,说:“这里不能走,要往这个方向走。”随后,将三个水袋投向不同的着火房子,率先完成游戏。而笛笛拿着水袋在区域里不知所措。小卓对她说:“快扔。”在小卓的引导下,笛笛向着火的房子扔了三个水袋。经过一番游戏,孩子们发现有的房屋里的水袋很少,因此,再次游戏时,需要着重通往这些地方去救火。
分析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3-4岁能用多种感官和动作区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本次游戏,教师准备了音乐以及路标等图示来调动幼儿的感官。能力强的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了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能力弱的幼儿在游戏中接受能力强的的孩子的引导,向能力强的幼儿学习,逐步增强自己的能力。
小结: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趣味性、情境性的游戏,来促进幼儿投掷动作与技能的发展。小班的认知依靠行动,教师可以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充分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帮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场景布置,增强幼儿对游戏的体验,并从中追随幼儿的游戏兴趣,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